泡泡网CPU频道 PCPOP首页      /      CPU     /      评测    /    正文

老将斗新兵!市售20款热门CPU年度横评

    2009年-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超线程技术崛起

  超线程技术(简称HT),最早出现在2002年的Pentium 4上,它是利用特殊的硬件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芯片,让单个处理器都能使用线程级并行计算,进而兼容多线程操作系统和软件,减少了CPU的闲置时间,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2008年末最高端基于Nehalem架构的Core i7再次引入超线程技术,使四核的Core i7可同时处理八个线程操作,大幅增强其多线程性能。正式宣布超线程技术回归桌面级CPU领域。

奔腾4时代的特有HT超线程技术在Nehalem架构时代重磅回归

   此外Intel超低耗Atom处理器上同样融入了超线程技术,让原本性能差的顺序架构产品,平添了多线程的优势,然而无论Atom还是i7的超线程技术,都只能算是技术的回归,在新32nm酷睿i3/i5没发布之前,超线程技术还是无法融入主流CPU市场。



原本酷睿i3/i5双核处理器开启超线程后可以四路并驱

   如今市售的32nm酷睿i3/i5仍然引入超线程技术,使双核可同时处理四个线程操作,最明显的优势是可以公开的抗衡对手的三核产品,甚至可以拥有挑战一般四核处理器的能力。超线程技术只需要消耗很小的核心面积代价,就可以在多任务的情况下提供显著的性能提升,比起完全再添加一个物理核心来说要划算得多。所以说新一代主流CPU上采用HT技术才算是真正的超线程技术的全面崛起。

0人已赞
第1页:老将斗新兵! 市售20款热门CPU年度横评第2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新酷睿第3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32nm工艺第4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CPU+GPU第5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全整合第6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睿频加速第7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超线程第8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速龙II第9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破解门第10页:测试平台:X58/P55/P45/785G搭配HD5970第11页:参数介绍:12款Intel处理器CPU-Z截图第12页:参数介绍: 8款 AMD 处理器CPU-Z截图第13页:wPrime:八线程无敌/逻辑四战平物理三第14页:Fritz:新老酷睿四核750/Q9550性能持平第15页:CrystalMark:处理器二缓作用大于三缓第16页:CrystalMark:三通道内存性能威力爆发第17页:CineBench R10:渲染性能依赖核心架构第18页:CineBench R10:OpenGL中二级缓存关键第19页:ScienceMark:主频缓存是性能关键所在第20页:3DMark Vantage:核心数/二缓性能影响大第21页:PCMark Vantage:架构影响综合性能发挥第22页:WinRAR测试:i7 920三通道内存优势明显第23页:X264编码:高主频多线程才是性能关键第24页:PHOTOSHOP:Nehalem指令集渲染效率出色第25页:DX9C游戏测试:多核处理器优势逐渐明显第26页:DX10游戏测试:大缓存性能突出作用明显第27页:DX11游戏测试:新兵难敌老将 i5/i7败阵第28页:功耗对比测试:32nm很节能 X58平台费电第29页:全文总结及展望:CPU"融合"乃是大势所趋第30页:市售20款年度CPU颁奖:32nm酷睿/速龙II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