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CPU频道 PCPOP首页      /      CPU     /      评测    /    正文

老将斗新兵!市售20款热门CPU年度横评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里,编辑通过此次20款CPU横评的性能及在市场的表现,及对CPU市场的影响程度,对于以下产品颁发泡泡网CPU频道2009年度奖项。本次评出的三个奖项分别为非常好的技术创新、最具性价比以及编辑推荐奖,下面就来看看都有哪些产品有幸获得这些奖项吧:

   年度CPU非常好的创新技术奖:32nm新酷睿i3/i5

    获奖理由:

  当人们都在感慨硬件技术快速发展,以至于软件环境无法应用到的情况,我们看到了一款全新技术于一身的主流级酷睿i3/i5出炉,它具备着同Nehalem一样的血统,32nm工艺/集成北桥功能/GPU核心/内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超线程技术/睿频技术等等,集所有大成于一身,科技技术甚至超越其当家大哥i7处理器,并且在各项电脑应用操作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其整体搭配的平台在4000-5000元就可以搞定,非常符合市场大众的消费价位区间。因此,我们将它评选为2009年度CPU非常好的技术产品奖。相信在新的一年了酷睿i3/i5处理器大军继续扩充,将主流平台整体在性能全面提升,集成的GPU功能也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年度CPU非常好的性价比奖:AMD速龙II双/三/四核家族

   获奖理由:

   虽然在近年来,AMD没有新架构的产品推出,也没有新32nm工艺的扶持,但凭借平台的性能优势和CPU的超高性价比,在CPU主流领域还可以说的上是呼风唤雨,主宰着千元以下的CPU市场,这里首推功臣自然是速龙II双/三/四核家族。

   为什么评选AMD速龙II家族非常好的性价比奖?答案很简单,性价比出众。速龙双/三/四核一应俱全,价格在400元到700元之间,上可以阻击对手高端奔腾双核,下可以多线程对Intel中高端酷睿双核起到牵制作用,没事还能找千元价位的Q8300练练,成功的实现了田忌赛马,一条龙对打模式,因此速龙II家族也在不断的与对手较量中,声名大噪,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同门的羿龙II家族,就连最新上市的32nm酷睿i3处理器面对速龙II四核也没有占尽多线程优势。

   年度CPU非常好的编辑推荐奖:45nm酷睿i5 750

    获奖理由:

    对于编辑推荐奖这个奖项一直存在主观色彩,这是无法避免的,就笔者而言,今年横评把这个奖项颁给了之前上市的酷睿i5 750。理由很简单,对于一款高端CPU而言,价格在1300元左右,基本和酷睿i5 661持平,虽然i7 920价格也不贵,但是平台过于保守,功耗过高,实在无法得到小编的认可,i5 750与高端i7相比之缺少了超线程技术和三通道内存,其实物理四核已完全够用,8线程只是看上去很美,目前大多数软件还停留在单线程操作,至于三通道内存作用还是比较模糊,相比i5 661那种“胶水”架构导致的内存性能过低,i5-750原生架构显然要实惠的多,虽然没有内置GPU核心,但是谁会用价值1300元的CPU配H55主板呢?

    评奖总结:

    本次横评,笔者更愿意帮助广大持币观望的消费者起到帮助作用,对于追求先进工艺全整合的玩家,选择32nm酷睿i3/i5绝对不会失望;对于追求性能的玩家,选择45nm酷睿i5/i7才是王道,如果既要性能又要性价比,AMD羿龙X4 955也是不错的选择;至于主流CPU的选择上,速龙II家族还是比较深得民心,价格非常实惠,并且搭配整合平台性能功能十分全面。

   话说回来,新一代Core平台的出现,意味着英特尔在架构设计、制造和产品方面获得全方位的领先。在过去数年间,英特尔几乎每隔一年就带来新的架构和性能跃进,而AMD的步伐则十分缓慢。半导体工艺领域,英特尔现在的优势更加明显:它的32nm工艺将量产并迅速完成过渡,遥遥领先于整个半导体工业界。这种不对称的竞争格局看来并非好事,虽然我们现在可以看到AMD的产品会更加便宜,但长远来看,一旦某一方获得压倒性优势,那么整个市场将很快丧失活力,唯一安慰的是,AMD可以利用图形领域的强势地位来弥补不足。■<

0人已赞
第1页:老将斗新兵! 市售20款热门CPU年度横评第2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新酷睿第3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32nm工艺第4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CPU+GPU第5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全整合第6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睿频加速第7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超线程第8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速龙II第9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破解门第10页:测试平台:X58/P55/P45/785G搭配HD5970第11页:参数介绍:12款Intel处理器CPU-Z截图第12页:参数介绍: 8款&nbsp;AMD 处理器CPU-Z截图第13页:wPrime:八线程无敌/逻辑四战平物理三第14页:Fritz:新老酷睿四核750/Q9550性能持平第15页:CrystalMark:处理器二缓作用大于三缓第16页:CrystalMark:三通道内存性能威力爆发第17页:CineBench R10:渲染性能依赖核心架构第18页:CineBench R10:OpenGL中二级缓存关键第19页:ScienceMark:主频缓存是性能关键所在第20页:3DMark Vantage:核心数/二缓性能影响大第21页:PCMark Vantage:架构影响综合性能发挥第22页:WinRAR测试:i7 920三通道内存优势明显第23页:X264编码:高主频多线程才是性能关键第24页:PHOTOSHOP:Nehalem指令集渲染效率出色第25页:DX9C游戏测试:多核处理器优势逐渐明显第26页:DX10游戏测试:大缓存性能突出作用明显第27页:DX11游戏测试:新兵难敌老将 i5/i7败阵第28页:功耗对比测试:32nm很节能 X58平台费电第29页:全文总结及展望:CPU"融合"乃是大势所趋第30页:市售20款年度CPU颁奖:32nm酷睿/速龙II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