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CPU频道 PCPOP首页      /      CPU     /      评测    /    正文

老将斗新兵!市售20款热门CPU年度横评

    ● 功耗对比测试:

    在上面性能对比后,想必大家对于新老工艺的处理器性能,心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新的工艺加上升级的架构,能否能带来更大的惊喜是大家关心的焦点,对于下面我们还是通过实际测试来证实一下新老工艺处理器的功耗控制能力吧:

G80禁锢的右半部分
测试工具——功耗仪


拷机软件Prime 95

    我们的功耗测试方法就是直接统计整套平台的总功耗,既简单、又直观。测试仪器为Seasonic的Power Monitor,测试所用软件为著名拷机软件Prime 95,这款软件堪pc稳定性的梦魇。无论系统性能多么强劲,都可以将CPU占用率压至100%,此时系统负担极大。所以当Prime95模式选为Small FFTS(纯考验CPU的负载能力)进行拷机测试,进而得出功耗表现。


CPU待机功耗


CPU满载功耗

    通过测试,辅以全新32nm工艺,新酷睿奔腾可以维持在传统双核功耗的基准上,无论待机还是满载,还是比较值得认可的。整体来看Intel满载状态下功耗表现不错,大部分领先AMD,原因除了AMD产品主频稍高外,一些双核/三核由四核屏蔽而来,也是高功耗的关键。然而在待机状态下,AMD反而领先,相信这是AMD的第三代“凉又静”节能技术功劳。

    唯一值得争议的就是i7+X58功耗偏高,相比i7+P55待机高出70W,满载高出百瓦。相信主要原因来自平台架构,i7+P55与i7+X58相比,由于LGA1156接口i7整合了简化版北桥功能,所以平台上少了一个传统意义的北桥。而我们都知道,主板上功耗最大的就是北桥,而65nm工艺的X58北桥功耗发热都不小。此外具备三通道的i7平台平添多了一条内存,也对整体功耗有一定的影响。

0人已赞
第1页:老将斗新兵! 市售20款热门CPU年度横评第2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新酷睿第3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32nm工艺第4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CPU+GPU第5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全整合第6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睿频加速第7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超线程第8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速龙II第9页:2009-2010年CPU"关键字"解读:破解门第10页:测试平台:X58/P55/P45/785G搭配HD5970第11页:参数介绍:12款Intel处理器CPU-Z截图第12页:参数介绍: 8款 AMD 处理器CPU-Z截图第13页:wPrime:八线程无敌/逻辑四战平物理三第14页:Fritz:新老酷睿四核750/Q9550性能持平第15页:CrystalMark:处理器二缓作用大于三缓第16页:CrystalMark:三通道内存性能威力爆发第17页:CineBench R10:渲染性能依赖核心架构第18页:CineBench R10:OpenGL中二级缓存关键第19页:ScienceMark:主频缓存是性能关键所在第20页:3DMark Vantage:核心数/二缓性能影响大第21页:PCMark Vantage:架构影响综合性能发挥第22页:WinRAR测试:i7 920三通道内存优势明显第23页:X264编码:高主频多线程才是性能关键第24页:PHOTOSHOP:Nehalem指令集渲染效率出色第25页:DX9C游戏测试:多核处理器优势逐渐明显第26页:DX10游戏测试:大缓存性能突出作用明显第27页:DX11游戏测试:新兵难敌老将 i5/i7败阵第28页:功耗对比测试:32nm很节能 X58平台费电第29页:全文总结及展望:CPU"融合"乃是大势所趋第30页:市售20款年度CPU颁奖:32nm酷睿/速龙II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