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CPU频道 PCPOP首页      /      CPU     /      评测    /    正文

32nm防守反击!千元内6款热门CPU横评

   全文总结: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32nm难撼速龙II家族地位

    针对此次横评的评测到此告一段落,应该说我们的测试还是比较全面和细致的,可以客观表现产品的方方面面。首先从性能角度来看,应该说新32nm处理器单核性能相比45nm产品有着长足的进步,超过自身的上代架构,特别是多线程的回归,此外超低的功耗,令人刮目先看,原来GPU在里面,功耗也可以这么低?

   下面来说一下32nm新品不足之处,首先是价格,就连入门级奔腾G6950都超过了700元,并且不带超线程技术,要知道速龙II四核也仅仅这个价格。而内置GPU的设计的确耳目一新,的确,先进工艺就是牛,想放进什么就放进什么,但是放在G6950这个级别上也就算了,至少可以和整合平台搭上边,至于放在中高端的i3/i5上,就毫无道理了,你还不支持独显/集显切换,一个接近千元、一个千元开外,鸡肋一般的添加,不如加进点实用的,例如把原生的内存控制器放进去,胶水真的不适合我们。

    至于AMD的速龙II家族,之前该说的都说过了,一如既往的与对手血拼性价比,四核卖人家双核的价格,虽然说功耗高一点,但是性能更强,你有超线程四核!我有纯三核/四核!三核可以和你纠缠,四核彻底拖垮你,田忌赛马运用炉火纯青,打的就是对手价格差。

    至于新32nm酷睿/奔腾虽然打着主流级的口号,但是高昂的价格,始终难撼动速龙II在市场中的地位,假以时日,当Intel 32nm产品线逐渐完善,或者AMD 32nm的诞生,或许逐鹿的场面会再次上演,但目前仍处于空白区。

    话说回来,新一代Core平台的出现,意味着英特尔在架构设计、制造和产品方面获得全方位的领先。在过去数年间,英特尔几乎每隔一年就带来新的架构和性能跃进,而AMD的步伐则十分缓慢。半导体工艺领域,英特尔现在的优势更加明显:它的32nm工艺将量产并迅速完成过渡,遥遥领先于整个半导体工业界。这种不对称的竞争格局看来并非好事,虽然我们现在可以看到AMD的产品会更加便宜,但长远来看,一旦某一方获得压倒性优势,那么整个市场将很快丧失活力,唯一安慰的是,AMD可以利用图形领域的强势地位来弥补不足。

   总结此次评测,我们只是着重测试CPU本身的性能,完全忽视了平台性能,新酷睿、奔腾CPU内置GPU核心,会不会对一向统领整合领域的AMD平台造成影响呢?在同是整合平台的测试下,价格更便宜的AMD平台是否能保住霸主地位?一切的一切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整合平台对比测试中加以揭晓,敬请期待!■<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