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显卡频道 PCPOP首页      /      显卡     /      评测    /    正文

141款主流显卡横评三部曲 格局导购篇

    通过十几个页面,本文已经从产品和价位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导购。其实该说的都已经说的差不多了。只是编者觉得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是应当给大家提个醒。当然有一些还是属于启蒙性质的东西,因此硬件高手们就不必太在意了。但如果您对显卡不是很了解,不妨花几分钟看一看,相信对您选购还是会有一些帮助的!

● 误区之一:显存越大越好

    一直以来在很多消费者心中有一种误区:即购买128MB或128MB以上显存的显卡,在游戏或做图方面要比64MB显存的显卡强不少。在实际选购中,很多经销商在推销时也是大讲特讲大显存显卡,玩游戏会多爽,做图会多快。其实这些想法和观点是很值得商榷的。

    一般显卡用户最常用的显示模式应该是:分辨率1024×768象素,32bit色深。实际上在这种环境下,64MB显存足以应对日常的工作和大部分的游戏。而2D图形图像处理,更多依赖的是系统内存和CPU(包括GPU)。甚至在3D图形图像处理时,大多数情况下也和显存的关系不大。只有在高分辨率、高速全屏抗锯齿以及处理大的纹理数据时,大量的显存才能表现出价值。不过在这种应用的机会实在是少之又少。

 RivaTuner是一款可以检测显存容量和位宽的软件

    当然,编者并不是说128MB及更高的显存无用。相反,随着硬件和游戏的发展,大容量显存应该会越来越重要。但是就现阶段的情况,大部分中端和低端用户确实没有必要单纯追求这个指标。如果在购买显卡时有足够的资金预算,那么购买128MB的显卡是很理想的选择。但如果需要精打细算,建议还是将关注的方向多放在显存位宽上。

● 误区之二:2D显示已经不那么重要

    自从3dfx Voodoo之后,似乎人们对显卡认识就固定在3D图形处理方面。每当论及一块显卡的时候,谈的最多的肯定是它的3D性能。编者倒是觉得,大部分一般消费者在选购显卡的时候要适当的关注一下2D显示输出这方面。

    对绝大多数显卡用户来说,最常用到的还应该是2D环境下的显示输出。可能是因为厂商比较看重3D方面吧,现在的显卡经常会出现玩3D游戏、甚至运行测试软件都没有问题,但就是连一般的显示都模模糊糊,显示器上就像蒙了一层什么东西,怎么也看不清楚。

    编者曾参观过一些显卡厂商的生产线,在质检部分通常会运行几个测试软件或游戏,检验3D处理能力如何,会不会出现花屏或贴图错误。但对2D显示输出方面一般则仅凭工人的观感去判断或者干脆就谈不上检测。

    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发现一些低端的显卡2D输出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考虑到一般消费者不可能会像评测室这样可以更换多款显卡进行对比,所以台面下的问题可能更加严重。因此,建议各位在装机或选购显卡时注意观察一下,发现问题后及时联系更换。

● 误区之三:电容只看插装方式

    严格来说,电容并不会对显卡的性能有任何影响。但是电容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选择优质大容量的电容和选择劣质小容量的电容将会对显卡工作的稳定性、超频性乃至寿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一些关注显卡的朋友有时会抱怨,帮朋友买的显卡半年就坏了,这就很可能和电容有关系。特别是在低端显卡上广泛使用的电解质为液态的那种廉价电容,其电解液的干涸速度非常快,而且随着温度和频率的提高(超频),工作时间的加长,损耗的速度会大大加剧。

     

 从左到右:OSCON SVP系列、RUBYCON、CHEMICON

    电容的品牌众多,性能差异又较大,当然差价也不小。一般说来,电容领域的一线产品是三洋的OSCON SVP系列(其ESR值极小,电解质为铝固体聚合物)、CHEMICON的PS系列和松下精装电容,其性能都十分优异,价格也比一般的电容贵出数倍。二线产品例如NICHICON、RUBYCON(红宝石)和富士通,其产品也都不错。

    以FX5700 Ultra为例,安装公版的选料仅使用OSCON电容一项,就需要将近20元,使用ROBYCON电容的话只需不到5元钱。如果是低端显卡上用的那种廉价电容,可能一共只要几角钱。说了这么多,只是希望读者朋友们在选购时能够考虑一些电容方面的因素,多留心观察一下自己看中的显卡,在电容部分和公版的样卡或其它厂商的产品有多大差异。

● 误区之四:有DVI接口就能完美实现DVI输出

    随着液晶显示器的普及面加大,DVI输出的关注频率也越来越高了。虽说现在D-Sub、S-Video和DVI的全输出方式已经是很普遍的接口配置了,但到底一般的消费者能否用的上DVI,而需要使用DVI的高端用户能否够用,是编者疑惑的地方。

    我们知道,DVI(Digital Video Interface)是一种连接显卡系统和显示设备的标准,特别是纯数字显示设备,比如LCD等。DVI最大的优点在于无需D/A(数字――模拟)和A/D(模拟――数字)转化,省掉了中间过程,减少了信号衰减,避免了图像细节的丢失,从而保证了图像的完整再现。目前的DVI 1.0标准规定的最大单通道带宽为165MHz,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实现1600×1200像素分辨率下高质量的图像输出,这也就是DVI重要作用所在。

    但是要实现如此高分辨率下完整信号的输出,必须在显卡上搭载专门的芯片,如常见的“Silicon Image”和“Thine”DVI输出芯片。而现在显卡厂商广泛在使用的DVI输出是通过GPU内置的功能实现的,很多实际上市显卡的DVI连1280×1024都实现不了。

    对低端用户来说,一般不会有用到如此高分辨率的机会,所谓的“全接口能带来更多选择”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而对很少一部分可能会需要高分辨率下高质量画质输出的用户来说,所购买的显卡很可能不能满足需求。在此次评测中的绝大部分带DVI接口的显卡,都根本没有搭载专门的输出控制芯片。因此在两台用来处理表格的大屏幕LCD面前纷纷败下阵来。

    也许这种应用对大部分用户还很远,但既然这是面向未来的趋势,编者就向可能会有这种需求的读者朋友们提个醒,购买时要留意这方面的问题。    <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