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留恋!10大最令人难忘的经典鼠标
【泡泡网键盘鼠标频道】每个人都曾在青春中轻舞飞扬,每个人都会在时光的流逝中年华老去。我们的记忆每天都在不断的刷新,可总会有些记忆在我们的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历久弥新。这些记忆就似钻石,经过的时间越久,却愈加的珍贵。
钻石恒久远,记忆同样可以永恒
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对过往的留恋,有些记忆已经成为永恒的画面,被我们铭记在心。时间可以洗去这些画面的颜色,却无法改变我们对它们的依恋。心向往之,印象愈加深刻,经典就这样诞生了。
提起黑帮电影,《教父》系列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经典代表着我们的某种回忆。
时间才能铸就经典,从1968年正式推出的第一只鼠标开始,至今将近40年的时间,这足以使其中的一些产品成为经典。毕竟,这个每天都与我们接触的小东西,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在众多的鼠标中,有哪些可以称之为经典,或和经典能够粘点边。
对现今的用户来说,无论鼠标的外形多么诡异,都已经习以为常,对于人体工学,我们已经见怪不怪。可是在1998年,首次采用人体工学设计的罗技银貂的面市颇有些横空出世的意味。
● 罗技银貂——人体工学先行者
这样的外形在当时是第一个
左右握槽均有细小颗粒增大摩擦力
在鼠标的人体工学设计上,罗技迈出了第一步。银貂的使用者也很快为其舒适的手感所征服,直到多年以后,有很多用在选购鼠标时还以银貂的手感为标准进行对比。而在银貂之后,人体工学的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
一款鼠标如果能和第一扯上关系,那多多少少就有了点经典的意思。“第一”这个头衔,很多时候就是经典的代名词。
现在,我们使用鼠标时,对于滚轮已经习以为常,可其实直到鼠标诞生28年后的1996年,微软才推出了第一款滚轮鼠标,可以简化使用者的滚屏操作。
● 微软无线银光鲨——创新纵横滚轮

滚轮技术的又一次创新是在7年之后,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2003年,微软推出了使用“纵横滚轮”的鼠标,其中的代表是无线银光鲨。
普通版无线银光鲨和纪念版
纵横滚轮无疑是鼠标技术的又一次创新,在需要滚屏时,我们每个人的食指都会很自然的放在这个小小的轮子上,滚轮已成为和鼠标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车轮的发明推动了历史的发展,纵横滚轮则将鼠标带入了新的时代。无线银光鲨代表着这一时代的开始,经典之列应该有它。
很多用户肯定对拿下机械鼠标的滚球,进行清理都还有印象。于是,当可以不使用鼠标垫,更加无需清理的光电鼠标诞生时,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微软在1999年首先推出了光学鼠标产品,其中包括IntelliMouse Optical (IO 1.0)、IntelliMouse Explorer和wheelMouse Optical鼠标。
● 微软IO 1.0——第一款光学鼠标
IntelliMouse Optical

上图中左为微软1999年在日本推出的IntelliMouse Explorer,这还不是3.0版本,但外形已基本成型。上述三款鼠标都使用了IntelliEye光学引擎,鼠标尾部有它明显的Logo。

光学鼠标的诞生是上个世纪60年代鼠标诞生以来,在鼠标技术上取得的最大突破,实现了了鼠标质的飞跃。这些里程碑式的产品,必将在鼠标史上留名,称之为经典并不为过。
可是,罗技却看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在2000年,罗技在国内推出了它的光电鼠标产品——极光旋貂。
● 罗技极光旋貂——国内普及光学鼠标的先驱
当时,国人已经对光电鼠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当极光旋貂以“光电”之名在国内上市时,有很多用户选择了它,虽然当时3xx的价格可称昂贵。
可是在使用后,很多使用者认为极光旋貂的手感不如先前的银貂,而且极光旋貂400dpi的分辨率以及1500fps的扫描频率使它在性能上稍显不足。不过,是极光旋貂真正的把我们带入了光电鼠标时代,为其加以经典之名并不过分。
微软推出IE3.0的本意是面对高端办公用户,如果仅是如此,并不足以使IE3.0成为经典。可是它的出现适逢其会,正是FPS竞技游戏大热之际,其舒适的手感,快速精准的移动和定位使它成为CS战队的标配。凭借在当时出众的性能和如此广告效应,IE3.0注定要大红大紫,于是当它远去时,回忆却永远的留在了我们心中。
● 微软IE3.0——永恒的经典
IE3.0使用了微软第二代IntelliEye光学引擎,6000次/秒的扫描频率完全解决了当时困扰光电鼠标的“丢帧”问题,称它为当时的“王者”实至名归。
微软IE3.0版本众多,可每个版本都会有无数玩家追捧,这已足够说明问题。在IE3.0停产后,IE4.0和3.0复刻版都没有接过它的旗帜,这更加表明了IE3.0的经典地位——经典是无法复制的,只会留在记忆中。
鼠标总是和游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款专为游戏而设计的鼠标自然会吸引很多人的目光。而为鼠标选用代言人进行宣传更是大大提高了鼠标的知名度。
● Razer非洲树蛇——鼠标中的另类
一家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Karna,推出了两款游戏专用鼠标Razer Boomslang 1000和Razer Boomslang 2000。其最高2000dpi的分辨率即使在今天,依然是高性能的代名词。
Razer Boomslang 2000当时动用了四位Quake优异高手为其代言,风头一时无两。
虽然Razer的发展之路几经波折,但Razer Boomslang 2000及其后续产品Razer Boomslang 2100却一直在很多玩家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于是,当07年初Razer Boomslang 2100再度现身时,又在玩家之中引起了轰动。
国内较早接触计算机,使用过机械鼠标的用户对双飞燕这个牌子一定不会陌生,在国外品牌的鼠标价格高高在上时,是双飞燕举起了平价鼠标产品的大旗。
● 双飞燕机械鼠标——曾经的回忆

双飞燕4D++鼠标

双飞燕4D+鼠标

双飞燕4D鼠标

双飞燕2D+鼠标

双飞燕2D鼠标
上面这些鼠标,估计很多读者都曾经用过,而且对其印象深刻。相对于其它几百元的鼠标,这些双飞燕鼠标的价格大多在百元以内,而且520dpi的分辨率也足够诱人,附加的鼠标驱动“快活林”更是大大提升了鼠标的可用性。
对于这些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产品,我们不应忘记。
为了应对来自微软鼠标产品的强大竞争压力,罗技联合安捷伦共同开发了“MX”光学引擎,并很快将这一引擎应用在产品上,推出了MX700、MX500与MX300三款产品。其中的MX300以较低的价格很快为很多用户接受。
● 罗技MX300鼠标——罗技游戏鼠标探路者
罗技MX300延续了极光旋貂的外形,采用左右对称设计,很更适合亚洲人手型,“MX”光学引擎加强了对应用表面的适应性,且定位更精准。
MX300背面
MX300侧面
罗技MX300的左右按键表面使用了类橡胶材料,手感出色。MX300的分辨率为800dpi,图象的处理能力为470万像素/秒。
MX300的手感和性能得到了大多数使用者的认可,直到今天,很多电竞职业选手依然使用在它。和微软IE3.0一样,MX300代表着一个已渐渐远去的时代。
在经历了机械到光学的发展之后,2004年,鼠标迎来了又一次的技术革新,激光引擎开始在鼠标上应用,罗技正式在国内推出了首款激光鼠标MX1000。
● 罗技MX1000激光鼠标——第一款激光鼠标
相对于光电鼠标,激光鼠标对应用表面的适应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也是使用激光引擎的意义所在。MX1000外形采用工学设计,适合右手使用。MX1000表面经磨砂处理,侧面设计有拇指凹槽,这一切都是为了优化使用手感。
罗技MX1000为无线鼠标,分辨率800dpi,图像处理能力580万像素/秒。激光引擎的使用无疑代表着鼠标技术的有一次提升,而MX1000,正是这次提升最好证明。
罗技G5鼠标可说是当今游戏鼠标之王,出众的性能,良好的手感,都让它傲视群雄。G5注定会成为一款经典鼠标产品,为我们所牢记。
G5“锈迹”的外观颇显沧桑感,针对右手采取的工学设计即使长时间使用也不易疲劳。
G5独有的配重仓设计允许玩家根据需要调节鼠标重量,更加的适合游戏玩家使用。
G5使用激光引擎,分辨率2000dpi,并设计有即时调节按钮,可在无驱情况下实现400/800/2000dpi三级分辨率调节。G5的图像处理速度达到了640万像素/秒,采用16位数据传输形式,并取消了休眠模式。
G5完全是针对游戏设计,并且已得到众多玩家的认同,对于这样一款产品,可以在经典之列为它留一个位置。
● 总结
经过时间的洗礼,能有多少记忆令我们长久回味?对于伴着计算机成长的很多读者,鼠标已成为人生历程的一部分,看着它,很多逝去的的往事会再次萦绕心头。鼠标,载着对往昔的回忆,值得我们慢慢品位。<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