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存储频道 PCPOP首页      /      存储     /      评测    /    正文

50年变大了八万倍!超经典硬盘发展史

    首先,还是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硬盘的发展历程,以及硬盘技术革新的几个方面吧。说到硬盘的发展历程,我们不得不提起IBM这个国际财团。在整个硬盘技术更新的过程中,IBM的是功不可没的,几乎每一项革命性的硬盘技术都与IBM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并且,世界上第一块硬盘就是有IBM发明并制造的。

    最早的硬盘可算是1956年9月,IBM的一个工程小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它的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存储区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这套系统的总容量只有5MB,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这些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它们被叠起来固定在一起,绕着同一个轴旋转。此款RAMAC在那时主要用于飞机预约、自动银行、医学诊断及太空领域内。普通用户是不可能用到得,当然当时的电脑也不多,还没有所谓的PC(Personal Computer)。

只用了49年!硬盘容量翻了80000倍

IBM 350 RAMAC

    由于RAMAC庞大的体积及低效的性能,使用或者制造都非常不便,因此在1968年IBM公司又提出了“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探讨对硬盘技术做重大改造的可能性。“温彻斯特”技术的精隋是:“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悬浮在高速转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也是现代绝大多数硬盘的原型。在此项温氏技术提出后的5年,即1973年,IBM公司制造出了第一台采用“温彻期特”技术的硬盘,从此硬盘技术的发展有了正确的结构基础,现在大家所用的硬盘大多是此技术的延伸    1956年9月 著名的IBM的公司的一个工程小组将世界上首个“硬盘”展示给了大家,它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完整意义上的硬盘,它仅仅是一个磁盘储存系统,现在来看较为落后的机械组件,庞大的占地面积,不由让人胆寒。他的名字叫做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

    我们可以看到图中左边的那个机轨,中间的一个圆柱体容器,就是我们现在硬盘盘片的雏形。

    他的磁头可以直接移动到盘片上的任何一块存储区域,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随机存储,大家别看他个子比较大,以为容量就吓人,其实他不过才有5M的空间。

    一共使用了50个直径为24英寸的磁盘,这些盘片表面涂有一层磁性物质,并且堆叠在一起,通过一个传动轴承是他可以顺利的工作(真想看看那个时候的电机有多大。)盘片由一台电动机带动,只有一个磁头,磁头上下前后运动寻找要读写的磁道。盘片上每平方英寸的数据密度只有2000bit,数据处理能力为1.1KB/s。

   此款RAMAC在那时主要用于飞机预约、自动银行、医学诊断及太空领域内,推出之后便让人大为震惊,不光是因为他的技术理念,因为有了他才有了后来的温彻斯特,还有他的价格,当时推出的售价是35,000美元,平均每M要有7000美元的成本,想想现在我们真实太幸福了,每M连7分的成本都用不了。就是由此开始硬盘的发展之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太古”时期的硬盘吧。

  

    从硬盘电路板密集的电子元件(这是由于芯片的集成度不高而导致的)我们能看出,当时的制造工艺和现在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地上一个天上。

    Tandon,一个在中国鲜为人知的硬盘品牌,由于它很早就被西部数据收购,因此其生产的硬盘对于80出生读者们,恐怕是难得一见了。

TM502 比砖头还要厚

    这款硬盘的型号为TM502,容量为10MB,盘片尺寸为5.25英寸。

    Seagate的中文名为希捷,是大家熟悉的硬盘生产商之一,同时也是推动硬盘技术更新的生产商之一。

    ST-412是希捷推出的第二块5.25英寸硬盘,容量为10MB。第一款是1980年6月推出的ST-506,容量只有5MB。而ST-412是1982年推出的。

    日本品牌的硬盘也许许多朋友都别熟悉,从名气上来说,日本硬盘在中国并不大,这也是日本硬盘近年来很少推出针对桌面市场的硬盘所导致的。事实上,日本硬盘也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

 NEC D5124正面及反面

 NEC D5124侧面

    NEC退出桌面硬盘市场争夺已经很多年了,这款D5124也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产品了,容量为10M,盘片尺寸为5.25英寸。

    Miniscribe成立于1980年,那一年5.25寸硬盘问世,Miniscribe由于掌握了5.25英寸硬盘的关键技术,因此在80年代有着不错的成绩。然而由于其对3.5寸硬盘技术的抵制,使其失去了以往的硬盘市场,因此在1990年4月宣布破产,并于1991年被当时的迈拓所收购。

 Miniscribe MS3212 正面及反面

 Miniscribe MS3212 容量为10 MB,盘片尺寸为10MB

 Microscience HH1050

    虽然Microscience的底细不明,但他这款硬盘的出生时间却有据可查。从该硬盘的图片中我们能发现该硬盘的出场日期为1990年。该硬盘的 型号为HH1050,容量为44MB,盘片尺寸为5.25英寸。

    在80年代末的微机中,下面这块Seagate ST225 20MB的5英寸硬盘使用率较高,电脑骨灰级的人物对这块硬盘应该似曾相识。

 Seagate ST225

    该硬盘转速为3600转/分,接口类型为ST412,单碟容量10MB,盘片数2张,4个磁头,记录密度(BPI)9827,磁道密度(TPI)588,道与道时间(ms)23,内部传输速率(Mb/s)5,盘片尺寸5.25英寸,生产日期为1988年。

 希捷ST2383E 338MB容量

    该硬盘转速为3600转/分,拥有了32kb缓存,容量为338MB。这样的容量在DOS时代可称得上“海量”了。

 Quantum Bigfoot 大脚硬盘(2GB)

    而这款容量为2G的Quantum Bigfoot 大脚硬盘,应该算得上是昆腾硬盘中的经典产品,同时也是昆腾征战市场主力军。该硬盘的拥有3600转/分的转速,5.25英寸的盘片。

 Tandon TM262, 容量20MB

    从下面这款NEC容量为42MB的D3142硬盘来看,NEC直到90年代初还未退出桌面硬盘市场,因为采用3.25盘片的硬盘到80年代末才出现的,而且容量也不高。

 NEC D3142 容量:42 MB

    在昆腾如日中天的上世纪90年代。Maxtor却在艰难度日,但是他却很好的把握住了3.25英寸硬盘的契机,终于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将昆腾远远抛在了自己身后,造就了迈拓现在的辉煌。下面这款硬盘就是Maxtor 40MB容量的 8051A。

 Maxtor 8051A反面

 Maxtor 8051A电路板

    从图中的电路板中我们明显感到,3.25英寸硬盘电路板中的芯片集成度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款迈拓8051A事实上是被其收购的Miniscribe生产的,推算它的生产日期应该在1991年之后了。该硬盘具备40MB容量,32KB缓存,以及28ms平均存取时间。

    KALOK,又一个小编以前未曾听过的硬盘品牌,而现在市场上也早已没有KALOL这个品牌了,因此也难觅其相关资料。下面这KALOK硬盘型号为KL320,容量20MB。

 KALOK KL320 容量:20MB

    不过从仅有一点点资料中我们还是知道了它的容量为20MB,应该是较早一批3.25英寸硬盘了,产于1990年。

    从手里掌握的情况来看,KYOCERA是一个数码产品生产商,其产品包括PDA,手机等。然而我们这款KYOCERA KC-20A硬盘是否就是我刚才所说的KYOCERA的呢?

 KYOCERA KC-20A 容量:20MB

    由于暂时没有相关资料,因此得不到证实,但小编猜想他们之间肯定有不小的渊源。KYOCERA KC-20A 具备20MB容量,相信也是最早一批3.25寸硬盘之一。

    同时代的Seagate在3.25英寸硬盘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只可惜其把重点只放在服务器等高端市场,在个人消费市场作为不大。下面这款硬盘就是Seagate 84MB容量的ST352A硬盘,在其发布之初,仍然算得上是“海量”硬盘。

 Seagate 3.25英寸硬盘:ST352A

    CONNER恐怕也是一个另大多数读者陌生的硬盘品牌,由于其很早就遭到了被收购的命运,因此其在国内并没有什么影响。

 CONNER  CP3184反面及电路板

CONNER  CP3184侧面

    从上图中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采用3.25英寸的盘片之后,硬盘的厚度已经明显减小了。

 富士通M2614ET电路板及反面

 富士通M2614ET侧面

    而这款182MB的富士通M2614E0T在那个时候可是富士通硬盘在桌面市场的主力军。其拥有较小的体积和让人满意的速度。

 IBM 0663-H12 容量:1004 MB,采用SCIS接口

    唯一能够对其构成威胁的就是IBM自己。上图这个是IBM在硬盘存储容量刚刚突破1GB时的0663-H12 SCSI硬盘,主要应用在高端服务器上。

 NEC制造的14寸硬盘DKU800,3620转,2.7GB的容量

    象个发动机一样,和我们现在用的硬盘简直没法比,而且形状也相差太远,第一眼看它,肯定不会以为是硬盘了,更像一个鼓风机,而容量却只有2.7GB。

富士通制造的10.5寸硬盘,3600转,446MB的容量,81年的产品

NEC制造的8寸硬盘,3000转,400MB的容量,82年出品

 富士通的8寸硬盘,3600转,2.8GB的容量,92年出品

 日立的6.5寸硬盘,4200转,2.92GB的容量,93年出品

    看够了吧,呵呵。这些大块头硬盘其实都是90年代初应用在大型机和高端服务器上的硬盘,一般老百姓是看不到的。想想现在的硬盘只要1个最便宜的40GB硬盘都能顶它10几个大块头硬盘,直让人感慨科技发展的速度是如何的迅猛。
2人已赞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