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新闻频道 PCPOP首页      /      新闻频道     /      资讯    /    正文

被塔利班摧毁的巴米扬大佛的本来面目

    泡泡网资讯频道3月14日 十年前的3月12日,守护巴米扬1500多年的两尊巨大佛像最终被塔利班的炸药彻底摧毁。尽管如此,对巴米扬大佛的研究并未就此终结。现在,对大佛残存碎片的研究揭示了这两座巨大雕像创造和外观方面的更多细节,甚至包括它们本来的颜色。

被塔利班摧毁的巴米扬大佛的本来面目

被毁之前的巴米扬大佛之一

    当佛教开始从印度和巴基斯坦传入中亚和中国的时候,巴米扬曾是一个重要的宗教融合地区。但尽管如此,要想确定这两尊镶嵌在砂岩峭壁中、分别高达38米和55米的巨大佛像的具体年代仍有不少困难。根据佛像的衣着,艺术史学家们长期以来都相信这两尊佛像形成于公元3世纪左右。

    然而,新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两尊佛像实际形成的年代可能要再晚几百年。通过对佛像碎片的黏土表面覆盖的有机颜料进行大量光谱分析,研究人员发现38米的“小”佛像雕刻于公元544年到595年,而55米的“大”佛像则诞生于公元591年到公元644年。这些较晚近的时间也许表明巴米扬地区宗教融合的活跃时间要比学者们此前普遍认为的更加持久,甚至在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来到阿富汗之后依然如此。

    根据一位11世纪的旅行者的记述,包括中国的僧侣在内的很多探险家都将这两座佛像描述为一尊绘成红色、一尊绘成白色。但直到研究人员对大佛的遗迹进行分析之前,人们都没有确切的物质证据对此进行验证。现在我们可以确定这两尊佛像曾经拥有色彩艳丽的外观,并且它们都曾经被多次上色。

被塔利班摧毁的巴米扬大佛的本来面目

艺术家的概念图部分重现了公元6世纪大佛建成时的样子

    其中一尊佛像所穿的长袍曾经是粉色但后来被涂成橘红色,并带有浅蓝色衬里,而另外一尊佛像的长袍则是白色。研究者们同样发现塑造这两尊佛像的艺术技巧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尽管佛像本身是雕凿岩石而形成,但佛像外面的长袍却是用像瓷器一样光滑的黏土制作,雕刻者们还用稻草、谷壳、动物发和石英等的混合物来对黏土进行保护和强化,并通过绳索来加固佛像底层的木桩。研究者认为,构成雕像的这些材料不仅经历了1500年历史的洗礼,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也逃过了炸药的浩劫,这才让我们最终有机会对巴米扬大佛进行更加本质的研究。

    佛像被炸毁后,小块的碎片如今被存放在巴米扬山谷的仓库中,而大块的残骸依然散落在佛龛的底部,和其他残骸一起被防水布所覆盖。研究者已经对此提出了警告,称这些暴露在空气中的多孔砂岩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化为齑粉。研究小组建议我们至少应当尝试利用现有碎片注入抵御天气侵袭的合成材料来重建小一点的那尊佛像,而在重建之前,大约1000块现存的残骸需要送往德国进行处理,但研究小组拒绝透露这些工作将需要多少经费。

    但现在看来支持重建的声音并非主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发言人表示,目前巴米扬的焦点依然是保持佛龛稳定并在大佛遗址建立用于纪念的露天博物馆,重建佛像似乎不在考虑之列。■(图文来源:Sciencemag.org、互联网)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