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手机频道 PCPOP首页      /      手机     /      评测    /    正文

揭秘:手机厂商们进军健康监测领域背后的原因

春节长假结束,身上的膘又贴了不少。身边美女嚷嚷着减肥减肥,动感单车普拉提操练起来,慢跑撸铁样样不缺。人类的生活越来越好,手机已经不仅仅用于满足基本的通讯需求,逐渐衍生出了健康监测功能。我们每天通过手机查看行走步数、看心率、记录睡眠,手机开始承担起每个人的健康记录功能了。为了和智能配件相搭配,手机的健康功能就变成了一个和用户交流的媒介。

手机健康监测功能是什么样的?

那么市面上的手机厂商,现在的运动健康功能做的如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华为运动

小米运动

联想U健康

三星健康


苹果健康

以上是加入健康监测功能的手机品牌,此处的运动健康并非指的是一个简单的计步器或是记录运动的功能,而是添加了身体健康以及搭配外界智能配件的运动健康。看过了这几个品牌后,我们对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除了计步之外,还拥有睡眠、心率、血压、血氧等功能记录。

综合看,计步、睡眠、运动、体重是目前手机上最基础的运动健康监测功能,其中三星健康的运动健康功能最全。华为、苹果多多少少也会有一些功能。

从硬件上来说,目前只有三星一家在手机上加入了专门测试心率和血氧的传感器,联想ZUK曾经也加入过心率传感器,但目前市面上的其他手机并没有,都是借助智能配件搭配手机来实现的。我们来了解一下三星手机的传感器,从三星Galaxy S5开始,就在手机内部置入了一颗心率监测传感器。它初次亮相于MWC 2014,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款内置心率传感器的手机。一个能够测量心率的手机,的确可以成为很好的营销噱头。但实际使用下来就变得有一点鸡肋了。随着技术的提升,我们佩戴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等都可以代替手机上的心率监测功能,如果你有一只三星智能手环,那么机身背部的这颗传感器的存在感就微乎其微了。


三星心率传感器的原理是什么?

很多人怀疑手机心率监测传感器的准确性,也有人为了安利智能手环,对拥有心率传感器的手机不屑一顾。那么三星使用的心率传感器究竟是何方神圣?准确性到底怎么样呢?

提到心率监测,我们首先想起来的是心电图。心电图通过测量生理电信号对心率进行检测,反应心脏不同面的电活动,这个信号被称为ECG信号。ECG信号十分精准,但和我们知道的一样,测量心电图的时候需要在身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以实现心脏活动的监测。对于移动设备来说,尤其是手机、智能手环这种便携设备,多个电极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这时候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就登场了,英文名PhotoPlethysmoGraphy,简称PPG。它利用光电手段监测血液容积变化,并捕捉规律变化的间隔,最后经过换算判断心率。深入一点来说,当一定波长光束照射到皮肤表面时,可以检测到血液量的变化。我们的心脏是不停收缩的,每收缩一下就是心脏跳动一下。当心脏收缩的一刻,血液量最多,能吸收的光也多,所以光强度低。相反在心脏舒张的时候,心脏外周血管血液量减少,对光的吸收也减小,光线强度高。光电接收器经过多次监测光的强度变化的差值转换成电信号,得到心脏跳动的频率。

除了三星手机上的传感器之外,常见的智能穿戴设备用的就是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是比较准确的。并不是传言所说的手机心率传感器比手环差。

三星在2018年推出的三星Galaxy S9和三星Galaxy Note9中,还添加了血压监测。这项功能是三星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联合推出的,可以通过传感器监控用户的血压,并进行个性化分析。


为什么手机厂商开始做健康监测?

我们可以看一下各家健康监测功能的实际使用,除了三星可以通过手机本身进行心率、血氧、血压的监测之外,其余品牌和功能都是要通过外接智能配件来实现。

华为可以在健康中接入手表、手环、耳机、体脂称、血糖仪、血压计和心率设备。联想也支持智能手表、耳机和血压仪。苹果和三星都支持智能手表。小米可以在小米运动中连接手环、手表、体脂称、体重秤和智能跑鞋。

如此一看,手机厂商们加入健康监测的目的也就很明显了。它和智能家居的目的相同,通过搭建一个物联网平台,让所有设备建立起一个完整体系。通过这个云,可以收集来自不同智能穿戴设备的数据,对我们的健康进行一个整体的数据统计。经过智能分析计算出我们的健康状态,最后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归根结底,本来也是在为人类服务。我们使用智能家居,得到个人的使用习惯、频率进行分析,智能穿戴设备也是如此。例如在夏天凉爽的空调房,当智能温度计检测到体温升高,会自动降低空调温度。当体重秤检测到体重偏高,系统会自动为你推荐减脂方案。当心率检测仪检测到心率异常、血压异常,会提醒你及时去医院做一份全面检查来预防重大疾病的发生。当健康监测设备功能更加完善,数据更加准确后,还可以为个人就医提供一份可靠的参考。

结语

手机加入健康监测功能,就是作为一个中枢,将来自不同设备的数据集中、分析给出反馈。这是一个过程,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不再需要依赖手机就可以在生活中得到智能穿戴设备带来的作用,真正释放双手、大脑去做更值得做的事。


1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