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CPU频道 PCPOP首页      /      CPU     /      评测    /    正文

GPU当配角!12款主流CPU鏖战热门游戏

  泡泡网CPU频道12月1日 提起游戏,多数玩家一定首先想到要有一款不错的显卡,流畅运行游戏自然不是难题,的确我们要肯定显卡在游戏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也未必绝对,CPU对游戏性能的重要性也同样不可磨灭。过往种种测试表明,只有在CPU足够强大的情况下,显卡才能发挥最大性能,低端CPU+高端显卡多数情况下会出现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导致GPU潜在的性能被浪费掉。

    随着2009年的接近尾声,面对着一波又一波游戏大作的推出,显然玩家的心早已激动不已,如今的游戏时代已经今非昔比,高分辨率显卡器的价格走低,无形中为游戏性能上凭添阻力,为玩爽游戏升级电脑已经如今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回想起配置要求BT的孤岛危机等等一系列产品,可想而知游戏对我们伟大的硬件产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力。

    借此机会,我们利用手上现有的近期游戏大作,对AMD/Intel主流热销12款CPU进行一次游戏性能的横评,目的很简单,为了可以清楚明了的呈现出不同价位和定位的CPU产品在近期游戏中的性能差距,以及验证随着新游戏的推出,多核CPU对于性能影响是否明显?


 往日经典文章回顾:

 

    老生常谈:分析CPU与GPU在游戏中的作用

    从现在的游戏从趋势上看,今后的道路一定是重视视觉效果和操作感,使我所玩的游戏更加真实。但这样的游戏效果需要强大的PC硬件来完成所能带给我们的游戏视觉效果和游戏乐趣。有很多人在配置自己的游戏电脑时,往往忽略CPU性能,以显卡性能为主要目标,往往造成的后果是游戏性能没提高多少,而系统反映性能大幅下降,因为不少玩家疑问:CPU在游戏中到底有多重要?

    提起游戏,相信大家最关心的都是显卡方面,而作为3D运算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却往往被大家所忽视。那就是有着计算机的大脑之称的中央处理器,我们也常称他为“CPU”。众所周知,在游戏的运行中不免有大量的物理运行需要CPU来处理,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画面的真实性和流畅性。

  在3D游戏中,每一个场景的构筑都需要显卡极大的工作量,屏幕上每一个景物都是由显卡根据图形透视原理,通过多个三角形的组合形成的,显卡既要保证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还要根据第一视角的位置实现遮挡效果,这里自然对显卡的性能有着很大的需求。不过,CPU作为整个系统的中枢神经也有极为重要的地位。CPU在3D游戏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对三维场景进行设计,显卡生成的每一个点都是由CPU规定。此外,CPU还要负责诸如游戏数据处理等工作,负担丝毫不亚于显卡。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的显卡GPU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处理能力,可以有效减轻CPU的负担。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CPU又可以模拟GPU的操作,使两者之间形成互补。


《拨乱反正:CPU和GPU之搭配》文章中表明CPU/GPU游戏缺一不可

  毫无疑问,片面地强调CPU或者显卡的作用都是错误的,毕竟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有机体。CPU与显卡在具体的操作流程方面还是有所分工。一般而言,CPU可以保证3D游戏的速度,而对画质、3D特效等不能产生太大的影响。相反,GPU在各种环境下都要对速度与画质两个方面做出最大的贡献。一般而言,建议你适当地在显卡上多加投资,这样会获得更好的效果。因为从理论上说,一旦游戏的分辨率及画面精度提高,或者大量运用3D特效,显卡的负担将呈几何倍速提高,对像素填充率与显存带宽提出极高的要求。而DirectX硬件支持则完全依赖于显卡GPU本身的素质,如果你的显卡达不到这项要求,纵然CPU是双核甚至是四核也无济于事。

  CPU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不同的应用领域里面CPU和GPU同样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两者之间完全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非要一较高下的话,其实真的难以有确切的定论。因为两款产品的作用是受到彼此制约的,现在对于大家来说不是CPU和GPU谁更重要的问题。对于一般消费者来说CPU的作用要高于GPU,如果对于喜欢游戏的朋友来说GPU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CPU的作用。换句话说,喜欢玩游戏的人对电脑的整体投入会更高,因此合理搭配更加能够体现出产品的重要性和互补性。 

  所以说CPU和GPU两者必须要合理搭配才能发挥两者最大潜力。不同档次的显卡所需要的CPU档次也不尽相同。如果,用一个低端显卡来搭配高端处理器的话,那么在游戏时候,CPU的性能就被限制而不能完全发挥,这样对于CPU来由并没有得到更高的利用。相反,如果用高端显卡搭配低端CPU的话,那样高端显卡的性能也不会充分发挥。相信木桶原理大家都很清楚,不管哪一方存在瓶颈因素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性能,尤其在大型3D游戏中,显卡和CPU的关系更是非常微妙了。


   民间流传两种错误论:CPU/GPU谁更重要?

    上面的CPU与GPU在游戏中的作用分析中可以清楚的得知,在游戏中无论CPU还是GPU都是性能的保障,合理的搭配才是重中之重。

    本着够用就好的原则,大多数人都想要花最少的钱买到综合性能最强的电脑,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CPU还是GPU方面让人难以抉择,因此网友们都愿意上网寻找答案,但是看了不同的评测文章之后,您可能会更加迷茫!

  ●唯CPU论:CPU对游戏性能影响很大,不同CPU差距可达30%以上!

    不管国内还是国外IT网站,在测CPU性能时通常都会加入一些游戏测试,通过他们的测试成绩来看,CPU对游戏性能的贡献非常“巨大”,更换CPU可以让游戏FPS提升二三十帧,这个幅度甚至比更换显卡更明显:

最便宜的45nm!奔腾双核E5200全面测试

    但细心的读者应该可以发现,一般性能获得巨大提升的测试项目,要么是比较老(引擎)的游戏,要么游戏分辨率设置很低,或者游戏画质并非是特效全开最高,总之有个共同点就是跑出来的游戏FPS非常高,动辄上百帧——当显卡不是瓶颈的情况下,FPS越高就越容易体现出CPU的重要性。

    这种测试方法就带有一定的误导作用,而且不符合实际使用情况。作为游戏玩家来说,大都是第一时间爽玩最新游戏大作而非老游戏,大都选择液晶显示器的最高分辨率玩游戏,而且特效在显卡的允许范围内是全开最高,另外游戏FPS也不是越高越好,非竞技游戏一般保持在30帧以上40帧左右的速度就已经足够流畅了。所以说媒体的测试项目一定要看清楚测试模式,不要稀里糊涂就被忽悠了。

  ●唯GPU论:CPU对游戏几乎毫无帮助,买高端CPU不如买高端显卡

    确保在数据准确前提下,而唯显卡论的测试则是另一番景象,为了测试显卡性能,游戏一般都是特效全开最高,分辨率也以显示器为准,这样的标准测试模式下游戏性能几乎全靠显卡,不同的CPU对游戏性能的贡献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记!

1分钱不花性能翻3倍!教你DIY最优电脑

    这样的测试方法其实也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因为并非所有的游戏对CPU的要求都很低,虽然DX10 API在不停的削弱CPU在游戏中的负担,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游戏需要强力CPU的支持,比如RTS游戏中单位很多时、联机对战玩家较多时,还有一些需要CPU做物理加速、AI控制的游戏。

    两种错误论分析:

    其实以上两种测试方案数据都是正确的!那我们不仅要问:为何CPU的贡献会有如此大的偏差?唯CPU论中我们看到以较低的设置和主流中端显卡或是板载显卡搭配,CPU自然充当主力,成绩自然悬殊,此外一部分游戏只支持单线程或对主频敏感,自然造成大缓存或是多核产品无法发挥其自身对游戏的价值;而在唯GPU论中,往往以非优异显卡为测试目标,从而去运行要求配置较高的游戏作为测试对象,外加上特效和分辨率最大化,令显卡本身都运行费力出现瓶颈,何谈CPU之贡献了?这就是造就CPU/GPU贡献两极化的主要原因。

    注:为了避免以下测试中有上述问题出现,所以在本次测试中显卡必须选择优异产品,以免因显卡瓶颈造成CPU贡献有余,此外游戏测试中全部选择最高特效以及较高的分辨率,以免出现CPU充当主力的现象出现,此外采用多款不同游戏测试CPU可以保障,无论多核还是大缓存产品可以一展所长。

    测试平台介绍:千元分界点!12款CPU比拼游戏

    本次测试以目前主流热门的12款CPU为主,鉴于测试时间的前后关系,12款产品中AMD/Intel分别测试,首发第一章:6款AMD产品测试文章,其余6款Intel产品作为第二章续篇稍后推出,两次测试都通过柱状图方式进行性能描述,目的可以呈现出不同产品间的性能差距,续篇推出后,为了成绩对比更加直观,分别对AMD/Intel产品进行柱状图汇总对比。

  
测试平台主板:微星790FX (AM3)     测试平台主板:微星X48

  

测试平台主板:微星P55/显卡为AMD最优异的HD5870

    为了不使测试平台的其它部分作为瓶颈,在系统方面采用了最新的Win7 64bit为测试平台,对于64bit测试软件有较好的支持,主板方面选用了AM3接口微星的790FX和775接口的微星X48以及1156接口的微星P55搭配优异性能的HD5870显卡进行测试,内存方面为4G标准的双通道DDR3 1333内存;而在硬盘方面由于没有瓶颈限制,只使用了西部数据单碟250G硬盘进行测试(注:受总线限制Intel CPU内存无法达到1333MHZ,测试中部分型号内存频率降为1066MHz,i5 750产品默认关闭Turbo Boost自动超频功能)

    
   首发第一章:AMD处理器分析/测试篇

   测试中我们选取了市场中热销的6款AMD产品,价格从400元-1300元不等,大致分别两个派系:速龙II/羿龙II ,从双核到三核再到四核一应俱全,颗颗主流热门,接下来我们对此6款产品进行详细的市场分析:

  速龙II市场分析:

 速龙II双核先锋:X2 240、X2 245、X2 250系列

    一直以来45nm入门级市场则完全是Intel一枝独秀,AMD被Intel E5200等产品抢了不少风头。但随着AMD速龙II双核的推出,这一局面被彻底打破,更低的价格以及更高的性能,宣告了主流级45nm双核战帷幕拉开。

   AMD上市首款45nm速龙双核— Athlon II X2 250,不到1周的时间,AMD Athlon II X2 240以及AMD Athlon II X2 245紧随其后到达卖场,X2 240和X2 245的上市价格分别是400元和465元的低价,两者除了比X2 250主频分别降低了200MHz和100MHz,倍频降至14和14.5以外,其它参数均于X2 250保持一致,而X2 250则是545元的价格,显然,X2 240和X2 245的性价比相当出色,除了比X2 250性价比高之外,可以说Athlon II 245/240也将成为E5300/E5400/E6300的劲敌,并且也宣告45nm工艺时代全面来临。

 速龙II亲民三核:X3 435、X3 425系列

    早在前几年,AMD第一款三核处理器问世,引起了业界一阵哗然,AMD作为原生四核的开路先锋,为三核CPU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备受65nm工艺及多线程软件的困扰,最初的羿龙三核面对酷睿大军优势无法体现。终于AMD发布了第二代45nm羿龙II三核处理器,得益于45nm工艺的提升,性能和功耗大大的超越了前作,但700元以上的价格位列中端产品线,无法完成普及任务。

    直到最新速龙II三核上市,标志着多核大门彻底打开,进一步丰富500元价位处理器市场,并以极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加快多核处理器的平民化进程,剑锋直指对手中端酷睿双核E7400,从而上可以阻击对手高端奔腾双核,下可以对酷睿双核起到牵制作用,然而不仅如此,速龙II三核诞生也承担了AMD产品线承上启下的重任。

 速龙II平民四核:X4 620、X4 630系列

  曾几何时,四核处理器只是一些发烧级用户手中的玩物,尽管近期一些低端四核型号降到千元以下,但对于大众用户来说仍是可望不可及,然而速龙II四核的推出颠覆了传统四核的价值观,双核价格买四核已经不是梦想,速龙II X4 620/630作为AMD的主流四核CPU,仍拥有较高规格,与高端Phenom II X4系列相比,只是精简了三级缓存,其他规格仍保持一致,使其仍拥有足够的竞争力。

   

    速龙II四核的直接竞争对手主要来自于Intel中端双核产品,双倍的核心数量对于应用游刃有余。作为目前价格最低的四核处理器,仅为690元左右,相比竞争对手市售的最便宜四核处理器Q8200的955元的市场价,无疑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进一步加快四核处理器的平民化进程普及。

  羿龙II市场分析:

   45nm羿龙II三核:羿龙II X3 710/720

  玩家对于X3 710最深的印象,莫过于破解四核,其中0906编号的一系列X3处理器成为玩家追逐的神兵利器,“花双核的钱、圆四核的梦”成为一时佳话,的确作为AMD的另辟蹊径的产物,三核的价格仅相当于对手双核的价格,外加上可以破解成四核使用,让羿龙II X3系列一度成为焦点。和羿龙II双核一样,X3 710延续了上代的命名传统,在四核的基础上减少一个核心,从而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令对手双核产品在测试中吃尽苦头。

 

  X3 720和710是羿龙II首先推出的两款型号,频率分别为2.8GHz和2.6GHz,1.5M二级缓存和6M三级缓存,架构方面和先前推出的PhenomII X4保持一致。羿龙II X3 720为黑盒版本,价格定位偏高,从而凸显出X3 710超高的性价比,价格停留在700-800元之间,对Intel酷睿2 E7000系列形成了3打2的局面  

     45nm羿龙II四核:羿龙II X4 810

  直观来看,Phenom II X4 800系列相比最高端的Phenom II X4 900系列只是屏蔽了2MB三级缓存,从6MB变为4MB,并且主频稍有降低,首先推出的产品型号为X4 810,主频2.6GHz,

    AMD的意图很明显,避免高端Phenom II X4 900系列与Intel入门级四核正面冲突,采用阉割三缓的X4 810来抗衡对手Q8000系列,的确,自从Q6600停产后,采用45nm工艺的Q8200取代了其位置,并以更高的能耗比叱咤千元市场,直到X4 810的到来而改变了格局,目前的价格降至990元,和酷睿Q8200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45nm羿龙II四核:羿龙II X4 945/955/965

   Phenom II X4 900系列作为AMD最高端系列,最早出现的是我们现在熟知的Phenom II X4 920/940,采用AM2+接口,不过Phenom II X4 920/940将很快退市,继而AM3接口重掌王位。

 

    作为AMD新的旗舰级CPU,羿龙II X4 945处理器跟它要取代的羿龙II X4 940一样是最新的45nm工艺产品,采用了改良型的Stars架构,拥有更大的缓存与晶体管,同样为3.0GHz主频,但是非黑盒版,直到黑盒版X4 955BE出现,频率更是由3.0GHz提高到了3.2GHz,创下了羿龙II处理器的又一个记录。可是接下来AMD又推出了更高端的X4 965BE,主频更是高达3.4GHz,不久之后更会有X4 975BE出现,主频会攀至3.6GHz。

   虽然号称AMD最优异处理器,即便是目前最高端的X4 965BE价格也仅为1900多,而X4 955BE价格更低只有1200元,放眼对手而言,同价位下可以和酷睿Q9400和酷睿E8500一较高下。

    以下测试中我们将选取X2 245、X3 435、X4 620、X3 710、X4 810、X4 955等六款产品,其中不乏目前极受追捧的型号:性价比超高的速龙双核、可以破解四核的速龙双核/羿龙三核、以及超低价格的速龙II四核。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六款产品在游戏中的精彩表现:

    6款AMD主流CPU——游戏性能测试:

    ◎ 3D基准测试:《3DMarkVantage》

   既然是利用CPU来衡量游戏性能,那么大名鼎鼎的3DMark就不能不跑,这是衡量系统的3D性能的基准软件,3DMarkVantage是业界第一套专门基于微软DX10 API打造的综合性基准测试工具,并能全面发挥多路显卡、多核心处理器的优势,能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满足PC系统游戏性能测试需求。

比Crysis还BT!3DMark Vantage初测试

    游戏测试介绍:3DMarkVantage所使用的全新引擎在DX10特效方面和《孤岛危机》不相上下,但3DMark不是游戏,它不用考虑场景运行流畅度的问题,因此Vantage在特效的使用方面比Crysis更加大胆,“滥用”各种消耗资源的特效导致Vantage对显卡和CPU的要求空前高涨。由于此款软件是针对3D性能的测试,所以只选用了测试项目中的CPU选项的得分进行对比。设置为性能模式,采用1280X1024进行测试。

    注:游戏成绩柱状图中代表测试中CPU得分代表测试中总分。

    Peformance模式下,CPU分数要占到总分的20%之多,这个比重比3DMark06还要大,测试成绩中无论总分还是CPU得分,多核成绩都有所提升,双核和四核的总分可以差到30%,没有三缓和低主频的速龙II四核都可以轻松超过羿龙II三核就是最好的证明,多核CPU也是未来游戏的发展趋势。

  ◎ 测试游戏一:《使命召唤6:现代战争2》

   游戏背景介绍:

    作为《使命召唤》系列的第六部作品,《使命召唤6:现代战争2》是《使命召唤4:现代战争》剧情延续,俄罗斯又再次陷入政治上的纷扰不安。伏拉米尔.马卡洛夫这位和伊姆兰.扎哈夫恐怖组织有关连的粗暴领袖,策划了一连串即将危及世界安全的阴谋。

    前作中绰号为「肥皂」的麦克塔维中士,现在已经晋升到上尉了,他仍继续在为「英国特别空勤团」效力,其合作单位是美国海军之「海豹突击队」,而且他还带领着一支「141特战队」。在经历一连串可怕的恐怖攻击事件后,他将继续带领着这支特战队出动前往俄国,以解除当地危急的情势。

   游戏基本设置及测试方法:

COD6测试基本设置(特效最高/1920X1080/8AA)

    新作与众不同的是追求效果并非真实性,而是追求娱乐性,因此《使命召唤6:现代战争2》看起来就像部动作大片一样。因此,除了跟前作一样都是剧情导向外,更加入了类似电影动作片一样的刺激要素。

  测试从我们选择一段大约2分钟的游戏自动情节作为测试目标,其中有大量的打斗,烟雾等考验性能的场景,利用软件多次计算平均帧数。

    《使命召唤6:现代战争2》AMD平台成绩柱状图:

    注:游戏成绩柱状图中代表测试中最低帧数;代表测试中最高帧数;代表测试中平均帧数。

    通过测试可以看出,最低帧数基本6款CPU产品没有太大差距,由此可以表明此款游戏对于CPU的依赖并不高。

   最高帧数中,可以呈现出游戏本身对于核心有一定的要求,双核成绩最低,而三/四核没有具体效果,但是羿龙II整体成绩高于无三缓的速龙II,由此说明三级缓存在游戏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最高和最低帧数相差近20帧,足以说明了多核效率高,这是在以往的使命召唤作品中所不具备的,由此可见COD6对多线程有一定的优化,从成绩来看双核以上CPU有提升,三/四核CPU优化不明显。

  ◎ 测试游戏二:《生化危机5》

   游戏背景介绍:

 《生化危机5》游戏故事设定在1代洋房事件10年后,主角为原S.T.A.R.S队员克里斯,他曾在1代中担任主角。游戏承袭《生化危机4》的基本系统,同样采用第三人称背后视点的动作冒险方式呈现。不同于先前系列作惯用的黑暗场景未知恐惧感,本代将以明暗激烈转变下所造成的短暂视力丧失,来展现另一种不同的恐惧感。

  1、PC版《生化危机5》采用Capcom自创的MT Framework引擎开发,具备在线多人及联机合作关卡,支持NVIDIA的GeForce 3D视效技术。
  2、升级版“佣兵模式”,敌人数压倒性登场,据说数量是家用版的三倍,详细未明。
  3、新服装

   游戏基本设置及测试方法:


游戏测试基本设置(DX9 特效最高/1920X1080/8AA)


游戏提供了测试DEMO

    测试程序提供了Variable Benchmark和Fixed Benchmark两张测试模式,前者是模拟游戏进行时的表现,帧数波动比较大;后者是虚拟环境的测试模式,测试时间很短,帧数波动也很小。这里我们选择的是Variable Benchmark模式。评分标准是以字母表示,A代表非常好的,以此类推。此外还显示出所有场景的平均帧数以及分段场景的平均帧数,我们选取了3种,4个场景的平均帧数,以及4个场景中最高/最低的平均帧数。

    注:游戏中提供了对于多核CPU的多线程支持设置,设置方法:在X:\\Users\\用户名\\Documents\\CAPCOM\\RESIDENT EVIL 5【X为系统盘,Win 7系统已测试】记事本打开config.ini文件,找到[CPU] JobThread 默认是1,
多核心修改为2.3.4.8...以此类推,此外还有一个是RenderingThread把这个调成OFF这个是多线程渲染【强烈建议】

    《生化危机5》AMD平台成绩柱状图:

    注:游戏成绩柱状图中代表测试中最低帧数;代表测试中最高帧数;代表测试中平均帧数。

   对于一款支持多线程的游戏来说,多核CPU终于可以发挥作用了,从最低帧数来看,双核自然成绩最后,四核成绩非常好的,其中无三缓的速龙II四核几乎可以战平羿龙II三核,可以看出游戏经过了全面优化,不像COD6只优化了多核,三/四核没有提升。

   最高帧数中,依赖显卡的成分较大,因为CPU参与运算的比例较小,一般这样的测试场景都是完全流畅的,但也可以隐约在成绩中发现多核优化的效果。

   平均帧数才是考验CPU性能的最终目标,6款CPU成绩以阶梯形式上升,双核最弱四核最强,其中速龙II四核与羿龙II三核成绩战平,原因可以来自于羿龙II的高主频和大三缓所带来额外的性能提升。

  ◎ 测试游戏三:《优品飞车13:变速》

   游戏背景介绍:

  全平台版《优品飞车13:变速》将会更加强调专业车手的生涯,通过车手档案来纪录玩家经历比赛后的成就。此外,游戏收录包括1972 Nissan Skyline 2000GT-R等经典车款、1995 Mazda RX-7等著名改装车,以及2007 Lamborghini Reventon等梦幻超跑,带给玩家更刺激的速度感。此外,新作将提供了50余种路线配置的18条赛道,次外还有现实世界赛道以及虚构的跑道。

  《优品飞车13变速》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再现驾驶高端赛车驰骋的真实感受。其激动人心的魅力特点包括了超级真实的驾驶员第一视角照相机以及全新的车损机制,让玩家深深陶醉于动作游戏的核心,以非常先进的操控方式感受驾驶赛车无以伦比的速度与激情感受。

   游戏基本设置及测试方法:


游戏测试基本设置(DX9 特效最高/1920X1080/4AA16AF)

    经过一阵子的试玩,笔者发现此款游戏配置要求较高,因此测试设置中没有采用最高的8倍抗锯齿,而是4倍抗锯齿,而搭配优异的HD5870显卡也才基本流畅而已。

  测试从我们选择一段大约1分钟的游戏情节作为测试目标,其中有大量车辆碰撞等考验性能的场景,利用软件多次计算平均帧数。

    《优品飞车13:变速》AMD平台成绩柱状图:

    注:游戏成绩柱状图中代表测试中最低帧数;代表测试中最高帧数;代表测试中平均帧数。

    从最低测试成绩来看,游戏无法支持多线程,二缓及主频对于性能影响也十分明显,三缓提升有限,具有单核1MB二缓的速龙II双核成绩十分出色,仅次于高主频的X4 955。

   最高帧数中,成绩基本相差不多,但同样没有三缓和主频最低的速龙II四核成绩不理想,游戏主要考察单核性能,速龙II双核依旧表现出色。

   平均帧数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处理器的单核性能是决定优品13帧数的关键所在,多核无任何提升,速龙II双核凭借着高主频和2M的二级缓存成绩十分出色,相反速龙II四核最差。

  ◎ 测试游戏四:《蝙蝠侠:阿甘疯人院》

   游戏背景介绍:

   号称史上最强黑马,在最新的IGN评分公开,倍受玩家关注的《蝙蝠侠:阿甘精神病院》展现黑马本色,获得了9.3的高分评分,得到了一致的叫好。

  在《蝙蝠侠:阿甘疯人院》里你将扮演蝙蝠侠把小丑送进阿卡姆疯人院,这里的超级恶棍设下了圈套,一场真实的格斗体验即将拉开萤幕。由艾米获得者蝙蝠侠的作者保罗迪尼亲启的剧本,游戏给整个DC漫画带来了生气!

  《蝙蝠侠:阿甘疯人院》将给玩家带来一场不同寻常的,阴暗并且富有戏剧性的冒险历程,我们将抵达阿卡姆疯人院的最深处--位于哥谭市用来关押精神病犯人的精神病院.玩家将在黑暗中前行,带给敌人以恐惧,并且和小丑以及那些控制了疯人院哥谭市最臭名昭著的恶棍们一决胜负。灵活运用蝙蝠侠的各种小道具以及他的能力,玩家将化身成为不可阻挡的镇压者阻止小丑那疯狂的阴谋。

   游戏基本设置及测试方法:


游戏测试基本设置(DX9 特效最高/1920X1080/8AA)

   游戏设置中并没有调节抗锯齿的选项,只能在显卡驱动中强制打开,鉴于游戏配置要求不高,在这里我们设定为8倍抗锯齿。

    游戏自带性能测试DEMO,自动运行后可以自动计算出场景中的最高/最低以及平均帧数。

   《蝙蝠侠:阿甘疯人院》AMD平台成绩柱状图

    注:游戏成绩柱状图中代表测试中最低帧数;代表测试中最高帧数;代表测试中平均帧数。

    从测试成绩来看,游戏对于缓存似乎更敏感,羿龙II整体成绩明显高于速龙II,看来三级缓存有无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游戏要求配置不高,在最高帧数下差距不明显,性能主要依赖显卡性能,CPU贡献较小。

   平均成绩中双核成绩依旧最低,四核810成绩也十分一般,看来游戏对多核CPU支持很一般,相反羿龙II三核强于羿龙II四核证明了主频/缓存才是此款游戏的重点。

  ◎ 测试游戏五:《街头霸王4》

   游戏背景介绍:

    CAPCOM公司于1987年推出的大型电玩机台格斗游戏《街头霸王》,堪称目前格斗类游戏的始祖,至今令我们难以忘怀,回味无穷。经过了20多年的不断演化之后,如今的《街头霸王4》不仅在画面上走向了全新方向,而且加入了各种新系统。目前《街头霸王4》支持PS3、XBOX360以及PC,三大游戏主流平台。

  《街头霸王4》承袭原作系统与内容并追加多名新参战角色与新终极连段招式,同时调整对战平衡度与提供更丰富的连线功能。其中增加大量新场景、新操作特性,游戏依然采用传统的6键控制,但所有角色都将有大量新动作加入。  相比游戏机版本,PC版的街霸4将提供更多的周边内容下载,其中包括人物的新服装等。据称厂商会在PC版本中加入更多的图形特效,会比游戏机版本更加华丽。

   游戏基本设置及测试方法:


游戏测试基本设置(特效最高/1920X1080/8AA16AF)


测试DEMO截图

    游戏自带性能测试DEMO,自动运行后可以自动计算出场景中平均帧数以及系统平台的自带评分,评分标准是以字母表示,A代表非常好的,以此类推。

   《街头霸王4》AMD平台成绩柱状图

    注:游戏成绩柱状图中代表测试中自带评分代表测试中平均帧数。

    很遗憾,在街霸4中,CPU成绩相差不大,只有双核和四核才拉开了差距,得分呈递增提升,多线程优化贡献小,只是稍有提升。

   (AMD篇)测试小结:游戏多核优化/大缓存依旧吃香

    此次选取的6款AMD处理器产品皆为市场中热销的型号进行多款游戏测试,通过相互之间的价格与性能的详细比较和解析,希望为消费者提供了具有高价值的参考材料,测试之后,笔者进行了分析总结:

    AMD平台/测试亮点1:廉价多核CPU-游戏初现曙光

    说到亮点,让我们感到比较惊讶的是,多核CPU逐渐在游戏中崭露头角,特别是廉价的速龙II四核更是亮点不断,比如生化危机5通过修改线程,性能提升十分明显,此外原本不支持多线程的使命召唤游戏,在第六代中也可以看出多核CPU有性能的提升,所以从游戏的发展来看,多核处理器越来越受到游戏厂商的关注,廉价四核也许在未来游戏市场备受推崇。

    AMD平台/测试亮点2:CPU单核性能依旧是众多游戏的关键

   提到游戏,处理器单核性能就不能太差,这也是众多游戏玩家千元价位放弃四核,选择高主频大缓存CPU的主要原因,因此从目前情况来看,高主频/大缓存依旧是发挥显卡最高性能的有力保障!从AMD多款CPU测试成绩来看,速龙II双核凭借单核性能在游戏也有不错的表现,虽然没有三缓,但是凭借高过其他五款产品的二缓容量的翻番,就足以在非多线程游戏中跑出不错的成绩。

    使命召唤6:AMD/CPU推荐

    喜欢使命召唤6的玩家,在AMD处理器的选择中,三核绝对是不二的选择,满足多线程需求,价格还低于四核;特别是速龙II三核产品,堪称最便宜的多核产品。

    生化危机5:AMD/CPU推荐

    生化危机5是少有的先天可以调节多线程的游戏,根据自己核心的多少选择线程数,多核下性能会出现明显的提升,在这里推荐价格便宜的速龙II四核,满足生化5多线程的需求。

    优品飞车13:AMD/CPU推荐

   此款游戏对于CPU只考察单核性能,由于速龙II双核采用原生架构且二级缓存相比其他型号提升一倍,此外主频也高达2.9GHz,这对于敏感于单核性能的优品13再合适不过了,并且价格只有400元出头。

    蝙蝠侠—疯人院:AMD/CPU推荐

    测试中发现游戏对于多核只有稍微的优化,因此对于CPU考察较为全面,主频和三缓占了很大的因素,因此推荐羿龙II三核产品,满足多核需求的同时,单核性能足够出色。

    街头霸王4:AMD/CPU推荐

   由于游戏需求偏低,即使在高分辨率和特效下,入门级CPU产品足够发挥高端显卡的性能,因为选择CPU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搭配,并不会在游戏性能上出现太大的偏差。

   稍后推出:第二章 六款Intel处理器分析/测试篇  
敬请期待。。。。

  续发第二章:Intel处理器分析/测试

    泡泡网CPU频道12月3日 Intel续篇开始之前请允许小编解释一下:之前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测试了AMD平台的六款主流CPU的游戏性能,可能因为缺少对立阵营Intel产品,令不少读者在回帖中感觉意犹未尽,在这里我们深感歉意,为了弥补我们的不足,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将第一时间把续篇Intel热门处理器的游戏性能,真诚的奉献给读者。注:点击上图可重新浏览全篇文章

    不仅如此,在Intel产品测试过后,我们将通过柱状图把A/I两大阵营进行详细的游戏性能比较,令游戏玩家合理有效的找到适合自己的CPU产品,力求达到满意的效果。

   此次Intel处理器游戏测试中,我们选择了市场上同样比较热门的6款CPU产品,分别覆盖奔腾/酷睿2/酷睿i5三个系列,价格和AMD六款CPU隶属同一区间:400元-1300元价位。下面就让我们去先看一看这六款Intel处理器的市场分析,以求进一步对这六款产品进行深入了解:

  主流奔腾E系列市场分析:

   Intel 45nm双核老将经久不衰:奔腾E5200/E5300/E5400

   Intel这个芯片业的老大,从其45nm双核推出起就占尽了优势,面对当时风头正劲的AMD黑盒5400+的强势,奔腾双核E5200横刀立马杀来,在价格上同样位列于500元,并且一直被Intel运用到中高端45nm制程也普及到了低端产品,E5200的到来也就变得顺理成章。当然E5200经历了AMD的5000+到5400+的对抗,现在又承接了对抗7750/7850的使命。

    E5300/E5400的推出虽然看似只是简单的主频升级,其实Intel另有深意,一直以来E5200凭借着优秀的工艺和架构,一直对抗着AMD几代中低端产品,渐渐的随着对手的主频的不断提升和新品不断改进,越发感到E5200有些力不从心,相比较对手的7750/7850,甚至之前的5400+,在主频上都是有不足,这在一些对主频稍敏感的项目中,略有弱势,因此E5300/E5400的推出便是弥补这一空白,上可牵制对手老旧的7750/7850系列,下可阻挡新45nm速龙II的大军来袭。

    然而随着速龙II的价格不断走低,外加上性能的不俗,原有的奔腾E高性价比的头衔也随之远去,外加上对于虚拟化的支持,也让不少钟情于Win7系统的用户投入速龙II行列,目前热销的E5400的价格为470元,高于速龙II X2 240/245,然而性能上的差距早已荡然无存,只能依靠强劲的超频性能,屹立于入门市场。

  Intel 45nm双核新生力量:奔腾E6300/E6500K

   此E6300非65nm彼E6300系列,全新的E6300隶属于奔腾旗下,定位介于E7000系列和奔腾E5000系列之间,继E5200之后,Intel又发布了两款5000系列的新品,除了在主频有所提高以外毫无建树,而新的E6300除了将主频进一步提高以外,还冲破了之前奔腾系列的FSB限制,成为了第一款采用1066MHz FSB的奔腾双核处理器,可以说是半只脚已迈入了酷睿E7000系列。

  规格上E6300的主频达到了2.8GHz,和E5000系列一样拥有2MB二级缓存,而FSB则和入门级酷睿E7000系列看齐达到了1066MHz,TDP保持65W,前端总线一直是Intel划分处理器档次的一个重要参数,这次提高Pentium E6300的前端总线无疑是要进一步细化产品线,凸显每个价格区间产品的特点,避免E6000系列仅仅成为E5000系列的高频版。目前奔腾E6300的价格为600元出头,正好与AMD羿龙II双核545在价位上在同一起跑线。

   此外这里还要提一下E6500K这款中国限量版产品,,不久之前Intel针对中国大陆推出了奔腾E6500K双核,其最大特点就是不锁倍频,因此命名和之前的奔腾系列也有所不同,最后多了一个K字,以区别于普通版的奔腾E6系列。     在奔腾E6500K上市之前,厂商送测的工程版本(ES)在广大IT媒体手中完美的诠释了“超频神话”的含义,普遍在风冷条件下,从默认主频2.93GHz下通过直接调节倍频,默认电压就可以达到稳定运行4.0GHz的水平,而加压到0.2V左右就可以稳定超频至4.5GHz,甚至加压更高下可以冲破5GHz,强悍的超频性能让没面世的奔腾E6500K过早的积攒了华丽的人气指数。

    然而事与愿违,市售版E6500K经过短暂的热销过后,玩家一连串批判的帖子布满各大硬件论坛,原因基本相同:与媒体测试事实大相径庭,甚至倍频超频性能不如价格低廉的E5系列,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面对种种蜚短流长外加上昂贵的价格,本次测试中并没有选择此款产品作为热门产品。

  主流酷睿2/酷睿i5系列市场分析:

   Intel 45nm双核中流砥柱:酷睿2 E7200/E7300/E7400/E7500

    酷睿2系列家族中,E7系列一直是最为经典的主流产品,特别是对于主流用户来说,较高的主频,3M的二级缓存,E7系列处理器是效果与能耗均非常出色的最为理想的产品,是45nm双核高端和低端的黄金分割点。


更换包装后酷睿2 E7500成为中端市场新一代领军“人物”

    尽管还有不少消费者仍然只记得经典的E7200/E7300,但随着其货源与性价比的不足,E7400/E7500正在取代E7200/E7300成为新一代主流高性价比的产品,是组建高清平台的最为理想的选择,目前性价比较高的为E7500,价格不足800元,但面临同价位对手的三核产品无论在性能上还是价格上,优势远不如当年。

 Intel 45nm千元双核旗舰:酷睿2 E8200/E8300/E8400/E8500/E8600

  虽说CPU目前已经进入了多核时代,众多的游戏也都对四核处理器进行了优化,但是作为CPU性能指标之一的主频/缓存依然不可忽视,尤其是那些对这些更为敏感的大型3D游戏,如果用户选择了一款主频较高的产品一样可以获得与四核处理器相同的效果。


曾几何时,酷睿E8400一度成为游戏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神器

    作为高主频大缓存的酷睿2 E8系列处理器,较高的起始主频和高达6MB的二级缓存,为游戏性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游戏玩家的心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同等价位下宁选E8,不要四核的口号历历在耳,是游戏爱好者组建游戏平台的较好利器之一。目前E8400散片具有相当高的性价比,不足千元的价格游戏独领风骚,因此大多数游戏玩家仍然乐于买单。此外其优异型号E8500/E8600由于货源少价格高,在此不加以推荐。

  Intel 45nm入门级四核:酷睿2 Q8200/Q8300

    去年第三季度Intel推出新一代45nm平民级四核产品Q8200。以较低的主频/较小的二级缓存,将45nm四核产品率先拉进了千元价位。由于Q8200主频过低,因此之后的Q8300只是为弥补主频低而推出的升级产品。

    羿龙Ⅱ四核系列的推出直指Intel酷睿2 Q8200/Q8300,在千元价位上几款明星产品,拼价格、拼性能、拼功耗,总之打的不可开交。之后号称价格不变的Q8300取代了Q8200,作为主频升级产品,对应的对手为羿龙II X4 920,双方的价格都位列在千元左右,一时之间性能胜负难以决断。

   Intel 45nm四核超级新星:酷睿i5 740/750

    i5 700系列隶属于Intel最新发布的Lynnfield核心,继承了Bloomfield核心最优异i7-900系列的很多优秀特质,比如原生四核心、8MB大容量三级缓存、内建DDR3内存控制器、采用QPI总线、集成SSE4.2指令集等。不过新一代Lynnfield核心处理器仅整合双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不再对三通道内存进行支持,其次就是Lynnfield核心i5处理器取消了SMT超线程技术,只能为用户提供四核四线程。 

   i5 700系列作为Nehalem微架构旗下的子弟兵,原生四核心设计令处理器的四个核心直接连通,增强处理器各核心间的通信效率,使处理器在多线程任务中运行更有效,充分发挥处理器的运算潜力。相比师出同门的酷睿Q9000系列,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新架构下的i5 700产品有相比同级别产品的绝对性能优势,市售热门的i5 750的价格只在1300元左右,与对手的羿龙II四核 X4 955价位相同,应该是一对势均力敌的对手。

   Intel几款主流热销的CPU的市场分析完毕后,就开始我们的热门CPU对战主流游戏的测试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6款Intel主流CPU——游戏性能测试:

    ◎ 3D基准测试:《3DMarkVantage》

   既然是利用CPU来衡量游戏性能,那么大名鼎鼎的3DMark就不能不跑,这是衡量系统的3D性能的基准软件,3DMarkVantage是业界第一套专门基于微软DX10 API打造的综合性基准测试工具,并能全面发挥多路显卡、多核心处理器的优势,能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满足PC系统游戏性能测试需求。

比Crysis还BT!3DMark Vantage初测试

    游戏测试介绍由于此款软件是针对3D性能的测试,所以只选用了测试项目中的CPU选项的得分进行对比。设置为性能模式,采用1280X1024进行测试。

    注:Intel游戏成绩柱状图中代表测试中CPU得分代表测试中总分。

    多核的优势在3D基准CPU得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为四核酷睿2和酷睿i5性能差距十分明显,新架构下的i5在性能上有质的提升,此外E8400凭借大缓存高主频独揽双核性能榜首。

    3DMarkVantage是测试3D性能的基准软件,总分在性能模式下CPU比重大约占20%还要多,测试成绩中无论总分还是CPU得分,多核成绩都有所大幅提升,双核和四核的总分可以差到30%,优异E8400表现不错,是双核中唯一与四核差距最近的产品,难怪在不支持多线程的游戏中,可以异军突起。

  ◎ 测试游戏一:《使命召唤6:现代战争2》

    注:Intel游戏成绩柱状图中代表测试中最低帧数;代表测试中最高帧数;代表测试中平均帧数。


详细的游戏介绍及测试方法点击:第八页

   在之前AMD的测试中,可以看出COD6对于多核优化仅限于双核以上,从三组测试成绩中看来确实如此,不过无奈Q8300的主频太低,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多核优势,在双核E8400之后屈居第三,四核i5 750凭借新架构高性能则毫无争议的依旧跑的最快。

  ◎ 测试游戏二:《生化危机5》

    注:Intel游戏成绩柱状图中代表测试中最低帧数;代表测试中最高帧数;代表测试中平均帧数。


详细的游戏介绍及测试方法点击:第十页

   最低帧数表示测试环境十分恶劣下的最差成绩,这时CPU担负起较高的负担,也是考验CPU性能的关键项目,在多线程设置下,成绩明显呈阶梯状,性能从双核到四核依次提升,Q8300虽然主频低,但是核心的优势使其成绩突出,仅次于i5 750。

   游戏中最高帧数对于CPU考验微乎其微,主要依靠显卡的强大性能,测试中除了i5 750之外,几乎其他5款产品性能相差无几,足以体现出i5新架构下的游戏性能发生质的改变。

   从整体测试来看,多线程优化无疑是生化5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令号称游戏神器的E8400也不得不甘拜在低主频/缓存的Q8300手里,这是在以往游戏测试中难以看到的情况,i5依旧大幅度与其他产品拉开距离。

  ◎ 测试游戏三:《优品飞车13:变速》

    注:Intel游戏成绩柱状图中代表测试中最低帧数;代表测试中最高帧数;代表测试中平均帧数。


详细的游戏介绍及测试方法点击:第十二页

   三个测试结果显示,优品13是一个完全依赖单核效能的游戏,多核几乎无用,因此主频最低的Q8300性能也是最差,游戏利器E8400仅次于i5名列第二,i5 750则凭借新架构的单核性能与其他产品拉开较大差距。

  ◎ 测试游戏四:《蝙蝠侠:阿甘疯人院》

    注:Intel游戏成绩柱状图中代表测试中最低帧数;代表测试中最高帧数;代表测试中平均帧数。


详细的游戏介绍及测试方法点击:第十四页

    测试结果与之前的AMD平台如出一辙,CPU缓存的贡献相比主频优势更加明显,多核处理器无性能提升效果,受到最低帧数的大幅度领先,i5 750平均帧数相比其他产品拉开了较大的差距。

  ◎ 测试游戏五:《街头霸王4》

    注:Intel游戏成绩柱状图中代表测试中系统自测得分代表测试中平均帧数。


详细的游戏介绍及测试方法点击:第十六页

   从测试可以看出,街霸4是典型的唯GPU游戏,CPU性能几乎都是以微弱的差距而拉开,因为并非所有的游戏对CPU的要求都很高,有一部分游戏极大削弱了CPU在游戏中的地位,也就出现了类似于失落星球中CPU无用的效果,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游戏需要强力CPU的支持,比如RTS游戏中单位很多时、联机对战玩家较多时,还有一些需要CPU做物理加速、AI控制的游戏。

   Intel游戏测试小结:i5性能异军突起/大缓存高主频依旧吃香

    在续测中同样选取了6款Intel处理器产品,皆为市场中热销的型号,通过相互之间的价格与性能的详细比较和解析,希望为消费者提供了具有高价值的参考材料,测试过后,笔者对以上6款Intel CPU游戏性能进行了分析总结:

    Intel平台/测试亮点1:双核王E8400退位/新i5游戏掌权

    通过测试6款Intel产品最大的游戏亮点莫过于新i5处理器,游戏性能出色,相比过去的游戏利器E8400,不但核心数量翻番,就是单核性能也同样提升了一大步,价格上却相差不悬殊,如果对游戏要求过高的玩家,i5不会让你们失望,然而这只是不支持超线程的型号750,如果换成更高端产品,相信会有更大的突破。

    Intel平台/测试亮点2:大缓存/高主频依旧是游戏最爱

    虽然此次测试中Q8300在支持多线程的游戏中发挥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作为Intel自家低端四核仍然难以满足大部分需求,毕竟目前支持多线程游戏少之又少,外加上较低的主频,不少Q8300游戏性能甚至不如中端双核产品。不过具有高主频高缓存的E8400依旧游戏性能不俗,凭借单核性能高,在不少多线程游戏中也与Q8300相差无几,所以说在目前775平台上,游戏玩家选择大缓存/高主频的双核产品依旧可行。

    使命召唤6:Intel/CPU推荐

    喜欢使命召唤6的玩家,在Intel处理器中的选择上,即使游戏本身对多线程有优化,但是贡献实在有限,高端E8400可以逼平Q8300,其他双核产品性能也相差不多;追求性价比的COD玩家,任何其中一款产品都值得购买,如果想要更高性能,非i5平台莫属。

    生化危机5:Intel/CPU推荐

    生化危机5是少有的先天可以调节多线程的游戏,根据自己核心的多少选择线程数,多核下性能会出现明显的提升,在这里老775平台升级推荐Q8300,新1156平台推荐i5。

    优品飞车13:Intel/CPU推荐

   此款游戏对于CPU只考察单核性能,i5 750和E8400都是首选,如果预算有限,可以选择E8400,毕竟整体平台价格相比新i5平台便宜不少。

    蝙蝠侠—疯人院:Intel/CPU推荐

    测试中发现游戏对于多核只有稍微的优化,因此对于CPU考察较为全面,主频和三缓占了很大的因素,因此推荐E7500,满足高主频的同时,单核性能足够出色,并且价格相对便宜。

    街头霸王4:Intel/CPU推荐

   和AMD处理器结果相似,由于游戏需求偏低,即使在高分辨率和特效下,入门级CPU产品足够发挥高端显卡的性能,因为选择CPU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搭配,并不会在游戏性能上出现太大的偏差。

  ◎ A/I两阵营12款CPU性能对比:《3DMark Vantage》

  ◎ A/I两阵营12款CPU性能对比:《使命召唤6-现代战争2》

  ◎ A/I两阵营12款CPU性能对比:《生化危机5》

  ◎ A/I两阵营12款CPU性能对比:《优品飞车13:变速》

  1.当你选择CPU时 更注重哪些方面(多选)?

   

   

   

   

  2.作为选购游戏平台 你更倾向于(单选):

  

  

  
  

  3.十二款主流CPU 你认为哪款性价比高(单选):

   

   

  
 

   

   

   

  4.十二款主流CPU!你的游戏首选(单选):

   

   

   

       

     

     


     ■<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