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CPU频道 PCPOP首页      /      CPU     /      新闻    /    正文

12.5亿刀换平衡!小议业界"劫富济贫"

    泡泡网CPU频道11月17日 2009年11月12日,Intel和AMD公司共同宣布达成一项全面和解协议,Intel同意支付总额12.5亿美元,了结双方之间的所有法律争端,包括AMD提出的反垄断诉讼以及双方之间的专利交叉授权纠纷。消息一出,AMD股价当天开盘时便应声暴涨22%,收盘时至6.48美元,比前一交易日收盘价高21.8%。Intel股价则小幅下跌0.81%,收盘报19.68美元。

    AMD和Intel法律纠纷由来已久,这些年来关于Intel的反垄断、不正当竞争的诉讼几乎就没有中断过。2005年6月27日,AMD在美国特拉华州联邦地区法院对Intel提起反托拉斯诉讼案。这份长达48页的诉状部分公开的信息中详细地列举和解释了“Intel如何在世界范围内逼迫客户不与AMD交易,以维持其在x86微处理器市场的垄断地位”。诉状列举了分布在世界三大洲、多达38家受到Intel7种“非法威逼”的公司,包括大型计算机制造商、小型系统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 其中不乏声名显赫的公司,如惠普、索尼、东芝、NEC、Acer与富士通等。

    2007年7月,欧盟委员会控告Intel通过大幅削减价格,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和提供大比例折扣方式,试图将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AMD逐出市场。同时,欧盟锁定了多家美国芯片制造商,8月份指控Rambus收取“不合理的专利授权费”,并且开始向高通(Qualcomm)启动类似的垄断诉讼。该委员会是欧盟反垄断调查的最高机构,可以有权向滥用垄断竞争的公司征收最高为全球收入10%的罚款。

    欧盟的反应也比较迅速,今年5月14日,欧盟反垄断委员会裁定Intel公司触犯欧盟反垄断法,并因此对Intel罚款10.6亿欧元,折合14.5亿美元。这是欧盟委员会对单个企业开出的最大一笔反垄断罚单,超过2004年处罚微软的8.89亿欧元。

    欧盟反垄断委员会经过调查发现,只要PC厂商保证只使用Intel公司的处理器产品,Intel便会暗地向他们支付回扣。除此之外,零售商如果只销售Intel芯片产品,也能从Intel方面得到经济支持。欧盟反垄断专员Neelie Kroes表示,Intel多年以来蓄意将其他竞争对手排除出计算机芯片市场的做法,已经伤害了数以百万计欧洲消费者的利益:“我们无法容忍如此严重并长期违反欧盟反垄断条例的做法。”

    谁知,14.5亿美元罚单还未摆平,Intel又拿出12.5亿美元注入AMD。欧盟罚款的理由是Intel通过不正当竞争排挤AMD,不知道Intel和AMD和解后,欧盟的诉讼是否被撤销。如果欧盟罚款继续执行,14.5亿美元里不知有多少会注入AMD。无论如何,通过反垄断诉讼,AMD从Intel那里获得注入资金,也相当庞大了。

    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劫富济贫”?

    因为有着反垄断法的存在,一些一家独大的厂家,往往面临着多个地区同时面对反垄断诉讼的法律纠纷,这是一个不小的麻烦。例如Intel、微软这样的公司,花在应对反垄断诉讼上的精力和资金一向不在少数。向对手妥协,花钱解决问题,也许损失会更小。

    有分析人士指出,Intel方面这次注资12.5亿美元给AMD,受益之处则在于:AMD放弃所有其针对Intel的诉讼案;AMD撤销向各国监管部门提出的申诉。

    这意味着Intel不需要去花大力气准备应对AMD的诉讼,未来面临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国家地区反垄断调查的压力也要小得多。例如欧盟开天价罚单这种事情的概率,也会小得多。

    业内有传言说,硬盘业界有已经成为巨头的一家公司,会不定期向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提供资金,维持现有的市场平衡,避免成为收到美国、欧盟等地区反垄断法“大棒”打压的对象。

    传言是否真实不可考,不过,假如是真的,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想想看,Intel、微软这些年吃了多少反垄断官司的亏。因此,才有业内人士称,12.5亿美元就摆平了所有官司,这实在太轻松了。对于Intel而言,12.5亿美元简直是九牛一毛,不会对Intel造成太大影响。纽约Raymond James公司分析师汉斯·摩西曼(Hans Mosesmann)认为:“两家公司别无选择,只能和解。但是,12.5亿美元就摆平所有纠纷,实在是便宜了Intel。”   

    分析师认为AMD的好处是:获得12.5亿美元现金;Intel同意遵守一系列商业操作规程,即不再以双方协商认可为滥用垄断地位的方式进行市场推广;交叉授权协议中去除了要求AMD自造x86处理器的条款,AMD拆分GlobalFoundries成为无工厂半导体企业的所有法律障碍扫除;AMD现在有权力将其x86处理器交给任何一家代工企业制造。

    所以,在反垄断法存在的条件下,业界的这种“劫富济贫”,对于业界巨头和弱势一方都是好事。主动跟竞争对手谈判,注资解决问题,也比被告上法庭,强行裁决赔款一大笔的好。■<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