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推出多款高性能产品以推动下一阶段业务成长
AMD(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MD)在最近的财务分析日上,详细介绍了AMD长期增长战略的下一阶段,其核心是为价值600亿美元的PC、沉浸式设备和数据中心市场提供全新产品和技术。
AMD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表示:“我们长期的技术路线图使AMD能够利用技术行业的重大转变提供巨大财务回报。通过在各种市场上推出惊人的新产品,我们正在进入下一阶段增长战略。 AMD是唯一一家结合了高性能计算和图形技术的公司,能够提供真正沉浸式和纯粹的计算体验。”
数据中心产品更新
AMD公司今天以EPYC迎来了高性能服务器处理器和数据中心的新纪元。凭借其单芯片上的高核心数量、卓越的内存带宽和对高速输入/输出通道非常好的支持,EPYC旨在彻底改革双插槽服务器市场,并可能同时重塑对单插槽服务器的预期。新一代高性能EPYC系列产品此前代号为“那不勒斯(Naples)”,可为基于云计算的和传统本地部署的数据中心提供最高可达32颗物理内核的“Zen”x86处理引擎,Zen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一款基于EPYC的服务器将于6月份推出,并将得到原始设备制造商(OEM)和渠道合作伙伴的广泛支持。AMD 为介绍更多细节发布了一篇EPYC新闻稿。
客户端计算产品更新
AMD即将推出高性能消费和商用锐龙处理器,旨在将创新和竞争全面带回到高端PC市场。这些处理器利用AMD公司高性能x86“Zen”核心架构,为当今极为苛刻的PC工作负载提供先进功能集,更高效率和领先性能。
AMD高级副总裁兼计算和图形事业群总经理Jim Anderson表示:“AMD 锐龙业务开了个好头,客户纷纷采用AMD 锐龙处理器,彰显他们对于AMD提供的强劲性能和创新功能感到非常满意。即将推出的AMD 锐龙处理器阵容,将帮助我们业务进一步扩展到高性能桌面、高端消费笔记本电脑和商用市场。
即将推出的AMD客户端计算产品处理器包括:
消费级台式机解决方案
锐龙 Threadripper(线程撕裂者)处理器,基于“Zen”架构,具备多达16核/32线程,专为高端桌面(HEDT)市场而设计,采用具有扩展内存和I/O带宽的新平台,满足消费者对核心和线程日益增长的需求,它预定于2017年夏天推出,将进击优异台式机市场。
锐龙 3 系列桌面处理器预定于2017年第三季度上市。
AMD为已经上市的锐龙桌面处理器(锐龙7 和锐龙 5)提供了更好的行业生态系统。AMD指出,来自五大OEM厂商的锐龙Windows电脑系统将在2017年第二季度推出。
消费笔记本电脑解决方案
锐龙移动版 APU(代号“Raven Ridge”)基于“Zen”架构,内建4核和8线程CPU和基于 “Vega”架构的高性能显卡,和前代产品相比,CPU性能预期提升50%,图形性能提升40%以上,功耗降低一半。锐龙移动版APU于2017年下半年推出,专为高级2合1笔记本电脑,超便携笔记本电脑和游戏笔记本电脑而设计。
商用PC解决方案
针对商用、企业和公共部门用户,锐龙 PRO处理器提供强大的多线程性能,让高级商用PC具有工作站级性能,具有极为先进的芯片级安全性和可靠的企业级支持,以及从底层到顶部的可管理性能。
锐龙 PRO桌面解决方案预计在2017年下半年上市。
锐龙 PRO 移动解决方案预计在2018年上半年上市。
技术更新
AMD详细介绍了下一代处理器,图形和平台技术,它们将驱动未来高性能服务器,客户端,显卡和半定制化产品。AMD实现了路线图上的新一代技术,这些技术可提供显著的性能和能效收益,AMD全新技术的加速采用将在广泛的电脑系统上扩展计算能力。
AMD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Mark Papermaster表示:“我们工程重点仍然是提供稳定的全新高性能CPU和GPU架构,这些架构建立在我们 ‘Zen’ 和‘Polaris’强大基础之上,以推动我们产品被更广泛采用。Infinity Fabric技术是我们产品的秘密武器,可让我们高效地将x86 CPU和GPU汇集在一起,以提供突破性产品,满足极为苛刻的工作负载需求。”
AMD的下一代路线图包括:
AMD将采用7nm “Zen 2”和“Zen 3”CPU架构来接替其当前的“Zen”架构,将更智能的设计与工艺技术进步结合在一起,预计将显著提升性能和每瓦性能。
作为“Vega”架构继任者,AMD计划推出“Navi”及其后续下一代架构,这两种架构均计划使用7nm工艺技术构建。
除了采用先进的晶体管节点,AMD还将结合片上集成,软件和系统设计工程创新,继续创造更智能,更高效的架构设计,在未来继续提升性能和能源效率。
从2017年新产品发布开始,未来AMD产品也将利用突破性AMD Infinity Fabric技术优势,高效地创建高度可扩展的SoC和平台,以满足对高性能计算和图形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AMD锐龙9000G Zen5桌面级APU跑分曝光!核显频率3.085GHz
近日,一款尚未正式命名的AMD工程样片出现在FurMark测试中,其产品ID为“100-000001868-30_Y”,预计是即将发布的锐龙9000G系列APU。该APU基于Zen 5架构,并且是首款采用AM5接口的桌面级APU。它搭载了基于RDNA 3.5架构的显卡,表现相当出色。
申沛 · 2025-06-20 02:30 - 为啥大家就是不爱买AMD显卡?Q1市场份额已降至8%
根据Jon Peddie Research的最新报告,2025年一季度的AIB显卡市场,NVIDIA继续稳居市场主导地位,市场份额高达92%。尽管整体市场面临下滑趋势,NVIDIA的市场份额却逆势增长了8.5%,从84%提升至92%。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NVIDIA在该季度推出了多款RTX 50系列显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显卡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申沛 · 2025-06-06 02:44 - 双风扇设计,AMD RX 9060 XT将于5月21日发布
AMD官方确认,RX 9060 XT显卡将在5月21日于台北电脑展(Computex)正式发布,并公布其详细规格和性能数据。同时,AMD通过其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张渲染图,展示了RX 9060 XT的外观设计。根据图片,RX 9060 XT将采用双风扇设计,这也将成为RDNA4系列显卡的首次尝试。
申沛 · 2025-05-15 15:55 - 2GB显存+2.79GHz加速频率 AMD RX 9070 GRE规格曝光
AMD在2月发布了新一代RDNA 4架构的RX 9070系列显卡,其中包括搭载Navi 48芯片的两款显卡。接下来,AMD计划在2025年第二季度发布X 9060系列显卡,搭载Navi 44芯片。为了填补两者之间的性能差距,AMD还推出了RX 9070 GRE显卡,进一步完善了其产品线。
申沛 · 2025-04-18 02:41 - 游戏性能领先超20%,价格优惠40%,现阶段9600X对比265K香爆了
AMD锐龙5 9600X的规格对比英特尔酷睿Ultra 7 265K来讲最大的优势就是功耗和价格了,基础功耗仅为265K的一半,价格也仅为其60%,另外三级缓存上,9600X为32MB,这点是领先后者,三级缓存在游戏方面能够更明显的优势。
李军工 · 2025-04-10 04:34 - AMD全新RX 9070 XT显卡性能曝光 与RTX 4070 Ti相当
AMD即将推出的下一代显卡Radeon RX 9070 XT的性能近日被曝光。根据泄露者@All_The_Watts发布的截图,这款显卡在Time Spy测试中的得分为22894分,表现出色。与现有的RX 7900 GRE相比,RX 9070 XT仅快了2%,但与更强劲的RX 7900 XT相比则落后了约17%。
申沛 · 2024-12-24 02:12 - 份额占比高达90%之多 AMD主板销量碾压英特尔
根据德国最大电商硬件平台MindFactory公布的2024年第51周销售统计数据,AMD在主板市场上展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AMD的AM5和AM4平台主板的总销量大幅领先于Intel,市场份额达到惊人的90%。在过去一周内,AMD共售出了4985块主板,而Intel的销量仅为555块,显示出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
申沛 · 2024-12-23 02:46 - 高通和联发科瑟瑟发抖?AMD要推出手机APU芯片
AMD今年在亚马逊最 新的CPU销售排行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排名前十的全部是AMD品牌的处理器,成功超越了在PC市场占主导地位的英特尔,品牌价值排名也上升至全球前100大品牌中的第41位(英特尔则位居第48位)。不过,AMD似乎并不满足于仅在PC市场的成就,最近有消息称其可能进军手机市场,推出移动设备芯片,这可能会成为高通和联发科的“噩梦”开始。
申沛 · 2024-11-22 03:03 - 游戏处理器新王驾到!惊人的游戏帧数领先AMD 锐龙7 9800X3D游戏性能测试
AMD锐龙7 9800X3D通过上面的游戏性能测试,可以看到,在游戏方面的表现非常惊人,尤其是网游性能表现上,40%以上的性能领先,让这款处理器的成为现阶段毫无疑问的台式机游戏处理器新王。
李军工 · 2024-11-14 08:57 - AMD 锐龙7 9700X 对决酷睿i7-14700K:畅玩电竞,新锐龙依旧锐不可挡!
一年一度的双11又到了,相信不少PC玩家们都有更新装备的打算。畅玩游戏,不少玩家往往只关心显卡。其实除了显卡,CPU游戏性能的高低往往也能左右游戏体验。例如在电竞游戏领域,AMD 锐龙处理器近年来一直保持着同级领先英特尔的表现,于今年8月份全新上市的AMD 锐龙9000系列台式机处理器亦是如此。
李军工 · 2024-11-04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