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网新闻频道 PCPOP首页      /      新闻频道     /      动态    /    正文

“C轮死”的阴影下,创业孵化器将何去何从?

  羊年的正月十五刚过,一篇关于互联网投资泡沫的《警惕,“C轮死”!》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文中提到:“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公司有八百多家,拿到B轮融资的有两百多家,这一千多家企业中会有很大一个比例需要在2015年去拿C轮。假设2015年还是只有不到100家拿到C轮,这意味着90%的创业者可能需要直面“C轮死”的可能。”

  正当这一篇略带“惊悚”意味的文章在朋友圈大肆传播之时,一款之前名不见经传的APP“足记”一夜之间刷遍朋友圈,成为了创业者艳慕的“榜样”。

  无论是C轮死,还是足记,其核心的关键词,就是创业团队。或者用最平实的话来说,拿着创业投资的钱,去赢得用户基础或是寻找“变现”的途径。成功晋升成为互联网知名企业。

  在中国大陆,虽然已经历经了30余年的改革开放,真正的创业环境却是到今年两会,才真正提出——“互联网+”。并且,与美国硅谷众多互联网创业团队相比,中国的创业面临着诸多问题——繁复的公司创立手续,没有大学科研基础的创业项目,相对昂贵的服务器租用费用,甚至是创业公司上市前面临的“VIE(协议控制结构)”等等。

  这几年来,诸多企业高管、项目投资人开始意识到新兴创业项目的优势所在,逐步投身于创业孵化器的设立之中。如:原Google、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的创新工场;拉勾网创始人许单单的3W咖啡;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毛大庆的wework;新博集团董事长汪妹玲的“O’PARK园区在线”等涉及到了这个领域。

  这些孵化器的优劣又在何处,我们不妨从旁观者的角度,通过已孵化的项目和创投双方的关系,来一一罗列。

  创新工场:名声很大,项目很弱

  创新工场,无疑是中国最为知名的孵化器,在北京和上海分别设有创业园区。创新工场这六年来孵化过诸多项目,其中较为知名的有豌豆荚、点心OS、友盟、知乎、点点,通过这些产品,读者或许能够看到一些端倪,这些产品无一不是行业竞争的牺牲者或者没有核心商业模式的行业领先者。换而言之,这些项目,无法变现。这是对于创投双方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或许跟李开复博士对于“微创新”的“执着”不无关系。

  YOU+国际青年社区:众乐乐的公共客厅

  小米创始人雷军最近的一笔投资给了YOU+国际青年社区,如果把YOU+归于孵化器,或许只能从车库咖啡创始人苏菂有那么一丁点的关系。苏菂是YOU+的联合创始人。而在每个YOU+的公共客厅中会经常举办相关的分享和交流活动。

  YOU+更像是雷军扶植青年创业者的住宅项目,而非典型性的孵化器项目。

  3W咖啡:这里真的只是咖啡馆

  除了创投界的“高富帅”创新工场以外,最为知名的孵化器项目,就是以品牌咖啡馆为基础的3W咖啡,这个由许单单发起的咖啡品牌,召集了如去哪儿CEO庄辰超、淘米网COO程云鹏、腾讯五虎之一的曾李青、新东方联合创始人徐小平等一众知名投资人和互联网创始人。

  然而,2011年创立的3W咖啡,至今4年之间,成功的或许只有许单单自己的拉勾网项目。而且据许单单所述的1500万人民币的创业投资资金,以2014年天使轮的项目标的来看,也仅仅够投一个非常小规模的项目。

  试问,这里到底是咖啡馆,还是孵化器呢?

  中国版的WeWork:万科的人,还是适合做“包租公”

  万科高级副总裁毛大庆离职开办创业孵化器的消息成为2015年初的一大新闻,他想做的是中国版的WeWork。美国WeWork通过折扣租下整层写字楼,然后分拆再出租,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二房东”。与包租公不同的是,WeWork提供办公家具和协作服务等内容。这也成为该孵化器估值高达50亿美元的原因。

  与美国大相径庭的是,中国办公楼的租赁成本很高,根据美国模式去运营,给予创业者非常优惠的价格,则办公场地和后续服务基本是亏损的,而且按照5%的创业项目获得VC/PE的比例来说,很难覆盖中国版的WeWork高成本投入。

  难道,毛大庆先生真的只适合做“包租公”吗?

  O’PARK园区在线:“互联网+园区”,想象空间很大,能走多远,关键还在落地

  “O'PARK园区在线”,是新博集团董事长汪妹玲继好屋中国之后推出的又一互联网平台,宣称集8年园区运营经验,4年打磨,应用“互联网+”来变革孵化器行业的运营及服务,也算是踩准了两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的春风,一时成为了行业的热门话题。 梦想很美,现实很残酷,O'PARK 园区在线是否真能象其宣称的那样,通过“互联网+园区”的概念,将线下线上园区运营、中小企业成长服务体系、园区生活等诸多方面整合成一个综合服务平台,为全行业带来“互联网” 效应,关键还在于落地和“互联网基因”。不知道汪妹玲和她的“O'PARK 团队”是否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纵观时下火热的创业项目的孵化器,融合“互联网思维”固然重要,但如何让“互联网思维”落地,不仅仅获得中国的人口红利,更享受政府倡导的创业政策、创业优惠,也是值得创投双方深思的问题。

  同样作为项目的孵化器来说,本身的发展也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仅仅是作为创投双方的“中介”,单一的场地提供者,或许已经成为过去式。

  中国经济确实不能长久依赖“中国制造”,尤其在这个互联网2.0时代,我们更需要创新精神,需要更多的团队走进创新创业的大军,这也就需要更多的机构为广大创业者们提供更完善的成长生态环境,作为政府重点扶持的各创业孵化器在这中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显然是一个更高层面的命题,孵化器仅仅依靠传统的单打独斗显然已经满足不了新形式的需求,各孵化器之间需要尽快借助“互联网+”达成更为深入的合作共赢,为创业者们提供更为全面化的服务体系,这些要素是否会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硅谷,或许值得中国的孵化器打造者们深思!

0人已赞

关注我们

泡泡网

手机扫码关注